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保障房建设遭遇无利不起早困局
www.fjnet.cn 2009-10-30 08:00  毛建国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数据,在中央预算安排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中,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截至8月底仅完成投资的394.9亿元,完成率不足1/4。一些地方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可能难以完成今年的建设计划。(10月29日 新华网) 

一边是火热的商品房开发,一边是冷清的保障房建设,住房建设的“冰火两重天”,不由人不感慨: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日前,各地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纷纷公布,全国31个省区市中,除上海、新疆、山西外,其余各地GDP增速均高于或达到全国7.7%的平均水平,增幅两位数的达18个。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权威机构,都对中国今年保增长目标的圆满实现表示乐观。然而,各地GDP增长走高与保障房建设这项民生工程比较起来,却又反映出一些地方在保增长和保民生之间的偏好。

中央一再强调,对保增长的理解要避免简单化,要实现保增长与保民生、保稳定的相互促进,各地也多次作出过同等重视的承诺。现在看来,一些地方政府虽然也口口声声说要重视民生,保障房建设还是停留在了嘴巴边上。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要实现保增长的目标任务确实很不容易,各地政府也作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保增长并不是放弃保民生的借口,“一头热、一头凉”现象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对于保民生的重要性还没有清醒认识,当前政绩考核模式的局限性依然存在。 

保障房建设不力固然有客观的原因,经济增速减缓和结构性减税的影响,确实给地方财政增收带来压力,但从根本上讲,还是地方官员的主观因素在其作用。拿商品房建设来说,地方政府“卖地财政”就能够得到不菲的收益,而保障房建设政府需要政府财政出资买单。在地方财政利益的权衡下,个别地方政府很容易把保障房建设打入了“冷宫”。然而,在“三保”的大视野下,这些地方偏向于在GDP增长上“一条腿走路”。扭转一些地方在保障房建设上的不力,需要有关部门对照要求和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对于那些明显建设不力者,完全有必要严格问责。

没有民生的改善,保增长也就失去了意义。各地“地王”频出,表明资金的缺口并非保障房建设缓慢的主因。如何合理统筹调配资金,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确保如期兑现对民众的承诺,显然是这些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