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23号”女孩背后的“爱与自由”精神

www.fjnet.cn 2012-05-21 09:46  郭杨阳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在微博上热传。文章的大概意思是,上中学的女儿,学习成绩一直是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妈妈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5月17日中国广播网)

高晓松在一期脱口秀节目《晓说》里,提出过这么一个概念——“爱与自由”——很大程度上,这是古代文人的终极追求。一位学习成绩一直中等的女孩,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这又何尝不是“爱与自由”精神在现代的外化?

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她虽然不优秀,但她“很有爱”。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乐观幽默等来自同学的评价,表明她是在用一颗真诚、友爱的心来对待同学。有这诸般特点的学生,常常就是校园里典型的“老好人”,包容、成熟是他们的特有的气质。这样的气质,需要一个豁达的心胸来涵养,但更重要的是对这个世界,对身边的人与事物的爱。即便她成绩平平,不符合应试背景和功利教育背景下对于成功者的评判,但她的友爱精神,正是世俗所缺失的。甚至于,在物欲洪流不断侵袭的当下,这种精神比任何看得见的成绩都要宝贵。

“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在爱之外,更有一种难能可贵的淡泊。而这份淡泊,又何尝不是对自身,对外界环境的解放?努力去做,但不超越客观条件的极限,孜孜追求,但不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这是现代社会所缺少的竞争精神,又何尝不是对人性、对心灵的自由解放?资源有限,空间一定,一少部分人做了精英、成了金字塔尖儿,总要有更多人来做金字塔的塔基,成为“在路边鼓掌的人”,能否接受这种状态?取决于个人的认识,更取决于一颗心灵的自由程度。

这份“自由”精神,更体现在女孩父母的“幡然醒悟”上——不再压抑孩子的成长,让其在爱的环境里,自由地选择、自由地成长是一种明智,也实在是当代中国父母所普遍缺少的教育哲学。虽然,这种教育哲学得到了许多家长的心理认同,但是,最终结果是:没有几个人真的有勇气完全放手,让孩子自由去飞翔,这不仅是孩子的悲剧更是家长以及教育的悲哀。

那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读来细腻、真实,令人动容。而这位最受欢迎的女孩,以及作为家长的刘继荣夫妇,无疑给许多中国家庭做出了榜样——只要孩子是在一条健康、积极的道路上前进,家长又何必强求其排名的前后呢?放开手,给小鸟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也给心灵一个解脱,让“爱与自由”洒遍每一个角落,这才是教育的大幸。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