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保健品骗局:精神缺“钙”催生畸形消费

2015-10-15 16:51:47 杨朝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图片来源:泉州网

近日,福建晋江市民王先生的母亲遭遇了保健品骗局,花费3900元购买几盒软胶囊。王先生纳闷的是,母亲竟然将买回的保健品藏在床铺底下。事后,王先生的妻子在整理老人房间才发现这些保健品。老人表示,软胶囊是从保健品讲座上买的,“专家”说这个药有利于老人身体健康,还送了很多礼品,挺划算。(10月15日《泉州晚报》)

老年人频频成为保健品骗局的受害者,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得不到子女及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处于一个孤立的节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风险社会中,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的老年人,很容易遭遇不法侵害,承受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苦果”。身陷保健品骗局难以自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老年人生存生态的一扇窗户。

保健品骗局之所以屡屡得手,不仅是因为作伪的手段高明,而是因为他们击中了老年人的“软肋”。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之后,老百姓对身体健康有了更直接也更强烈的利益诉求;然而,不断出现的医疗事故、医患冲突,进一步切割了社会信任,加剧了老年人的健康焦虑。

保健品骗局一旦蒙蔽了一些人,就会进一步增加相信者的人数,导致人们的认知偏差,激发负面的社会情绪,形成单向度价值判断和同质化思维。在有效信息供应不足的背景下,具有刺激性的谣言对受众的精神需求的满足,保健品功能虚假宣传的内容与受传者预期的吻合以及受传者之间的相互印证,都会让骗局 “乱花渐欲迷人眼”。

骗局就像“流行病”,它从个体发端,迅速地传染扩散,或能演变为群体性恐慌。保健品营销之所以能生根发芽,在于它击中了民生痛感——在“看病难”、“看病贵”的格局下,老百姓试图通过保健品来进行“自我救赎”。作伪者通过虚构的角色扮演,以拟亲化称呼缩减和老年人的距离感和隔阂感,先骗取老人们的信任,然后再骗钱。

法国心理学家勒庞在其名著《乌合之众》中指出,个体容易受到群体情绪和结构性心理压力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行为趋同性,成为“身不由己”的从众者。在“囚徒困境”的裹挟下,集体盲从成为一种主流的行为选择,导致保健品骗局的虚火越烧越旺。

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和信息的不对称,人们容易被打着“保健品”幌子的骗局蒙蔽住双眼。而社会定力的集体缺失,让人们丧失了冷静、理性、谨慎的思维,处于一种浮躁、焦虑的状态,让保健品骗局有了可乘之机。因此,只有修复不良社会心态,充实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的爱与关心,保健品骗局才会无处遁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