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最近几年,手机用户与通讯运营商频频因高额漫游费用发生纠纷。据粗略统计,几大移动运营商每年收取的漫游费多达上百亿元。记者调查发现,从技术层面来说,已收取20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几乎成本为零”,但运营商仍在收取;另一方面,尽管运营商多次调降收费,但在个别国家,中国旅客的漫游通话收费标准仍动辄每分钟高达三四十元。(5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提供服务,我花钱消费,纽带就是交易公平合理、账目清晰。但是,在信息并不完全对称的当下,面对一张张数字清晰的话费单,很多消费者都觉得有些钱花得不明不白。然而,即便大家对高昂的通话漫游费有质疑,但能找谁说理或维权呢?

更何况,通信运营商收取漫游费还有“尚方宝剑”——根据1994年原邮电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移动电话需收取0.6元/分钟的自动漫游费。2008年工信部下发《关于降低完成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规定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为主叫每分钟0.6元。也即从法理上讲,通讯运营商收取漫游费是合法合规的。

国内漫游费是我国运营商历史上内部区域分割的产物,过去,运营商是以各省甚至各地级市为单位运营的,各省的分公司之间成本独立结算,用户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通话,就要使用当地运营商的通话资源设施,所以就要额外付一笔漫游费。但现如今,三大运营商已基本实现全集团整体核算成本,而且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内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并不需要比本地通话更多投入。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内漫游费的收取已失去了客观基础,继续收费明显失当。

有专家认为,当下收取的国内漫游费,属于“人为收费”,而且赚得盆满钵满。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在国内移动通信收入中的占比基本稳定在8%至10%。正因为“蛋糕”过于诱人,所以电信运营商至今舍不得“松口”,而公众只能如同案板上任其宰割的鱼肉。

从政府和社会受益的角度来看,通讯服务是一项社会基础服务,即便运营商“唯利是图”,也应“取之有道”——三大运营商的国内漫游成本已大幅下降,甚至“几乎为零”,那么国内漫游费就应该尽快取消,并下调国际漫游费。其实,早在2012年发布的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工信部就明确提出要稳步降低电信资费,建立“普惠全民”的电信服务体系。按理说,国内漫游费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但问题到,谁来终结已任性多年的国内漫游费?

靠通讯运营商的道德自觉?这显然不靠谱,因为企业的天性是逐利,蛋糕是难以割舍的。靠个别消费者零零散散、小打小闹的维权?这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人为收费”,更何况,时下运营商收费还有政策规定为“后盾”。剩下的路径恐怕是:要么立法部门立法规范收费,依法管理国内漫游费;要么由主管部门——国家工信部下达行政指令,强制国内漫游费“退市”,降低国际漫游费,以回应社会诉求和市场需要。

而这是有例可循的。在欧盟,因为手机出国使用被加漫游费,结果遭到用户和欧盟政界炮轰。去年3月,欧洲议会表决通过新法,彻底废除手机漫游费,到2015年12月,手机漫游费在欧洲或将成为历史。世界尚且如此,我们还等什么呢?我国的国内漫游费何时成为历史,公众翘首以盼!

【提速降费,会提高运营商的经营效益,可以促进消费、加快技术变革、推进创业创新,一加一减之间,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

好多智能手机用户都有两大困扰——电量不够、资费太高,解决电池续航能力问题有待科技进步,减轻资费负担则需要电信运营商合理设置收费标准。最近,一直居高不下的漫游费就引起了社会关注。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安徽合肥的胡女士出国旅游,仅仅刷了一下微信,手机流量费就高达1.6万多元,真可谓不折不扣的“天价”,后经协商,运营商免除了费用,但并不承认收费有问题,而是“照顾对方感受”。相比之下,浙江杭州的李女士就没有那么幸运,她赴德国、瑞士等国旅游期间的高额电话账单要全额支付,来不及说话的几秒通话,也要支付十几元的话费。

国际漫游费情况特殊,出境手机话费计费体系复杂,需要国内运营商与境外运营商谈判,不同的国家价格不同,对此消费者多少有点心理准备。但是,让消费者难以理解的是,在同一运营商的同一网络内,国内通话漫游费仍然普遍存在。实际上,国内漫游费是我国运营商内部区域分割的历史性产物,目前运营商已基本实现全集团整体核算成本。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内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并不需要比本地通话更多投入,继续收取漫游费,其合理性在今天需要打上问号。

争议不少的漫游费,只是电信领域“费高速慢”问题的一个缩影。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指数排在世界第八十六位,其中“移动通信综合价格分指数”排名则为世界28位。去年我国一亿多人次出国旅游,但出国通信漫游的增长速度却是下降的。因为网费、流量费太高,很多导游都随身带一个移动无线信号发射器,既方便组织游客,又能省钱。

降费提速,广大消费者期盼已久,也是不降不行、不快不行的市场选择。对运营商而言,这里有一个如何算账的问题。

诚然,运营商面临着财务上的成本约束,不可能用降费的方式照顾每个用户的感受,而且作为受到严格考核的央企和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不可能回避盈利问题。但在移动互联的大潮中,既要会算小账,更要会算大账。

前两年,运营商和腾讯公司曾因微信产生龃龉,随着流量收入占比的提升,运营商的态度慢慢改变,其实算的就是收入结构调整的大账。降低资费,需要运营商内部挖潜,从控制成本、技术升级、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倒逼企业进步。费用降下来,会推动流量消费的增加,实现薄利多销,最终也会提高运营商的经营效益。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提速降费得到落实,可以降低社会沟通成本、释放社会活力,更可以促进消费、加快技术变革、推进创业创新。一加一减之间,可以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

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57亿人,占整体网民的比例为85.8%。应该说,抓住了手机,就抓住了移动互联的牛鼻子。建设高速畅通、质优价廉的移动网络,让数亿部智能手机在网络上自由穿行,是产业发展的必备一环,又何尝不是电信运营商的良机?当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企业面临着无限商机。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放下锱铢必较的小算盘,拥抱移动互联的大格局,才能抓住机遇,打造长青基业。

近年来,手机用户与通讯运营商频频因高额漫游费用发生纠纷。记者调查发现,从技术层面来说,已收取20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成本已几乎为零,运营商却仍在收取。(5月21日《经济参考报》)

根据1994年原邮电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移动电话需收取0.6元/分钟的自动漫游费。漫游费以市一级行政区域作为收费的标准,以至于两个相邻区域交叉地带,经常被漫游被长途,饱受高收费的痛楚。

当初收取漫游费的初衷是为了收回通信设施建设的成本,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这项费用一收就是20年,如此高的收费,其投入早就收回,并且三大运营商早已经完成了区域的整合,实现了从技术到资产的一体化,从这个意义来说,至少本运营商市场范围之内,不存在事实上的“漫游”,没理由为相互“租用”服务互相支付费用。

三大运营商不取消、不降低漫游费,是利益所致。解决服务价格虚高不下,只有两个手段:一是市场竞争;二是行政干预。三大运营商敢于维持高资费,首先是垄断的地位决定的,缺少充分的市场竞争,消费者缺少充分的选择权,只能受制于人。这些从最近三大运营商,应对国务院要求提网速、降网费的推诿与敷衍中可窥见一斑。电信市场放开,最终形成充分的市场需要较长的周期,但更关键的是,通讯基础设施为三大运营商所垄断,如果市场不能廉价分享这些设施,而另起炉灶,提供富有价格竞争力服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破除通讯运营垄断之前,有效的行政干预才是可行之策。一方面通讯本身是社会公用服务,如同水、电、路一样,政府负有组织低价供给的责任;另一方面三大通信运营商国企的性质、通信基础设施国家投入以及政策性的市场限制等,也决定了运营商要在很大程度上承担起通讯公用的责任。叫停国内漫游费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如何在通讯服务价格形成中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让基础性通信服务体现公共服务的特性。

  漫画:徐简

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再次提出宽带降费提速,同时还列出了一系列加快宽带建设的硬指标。可以判断,以宽带降费提速为切入点,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旨归,矫正失灵的市场、重塑宽带市场格局的改革图景正逐渐清晰。

改革将如何推进、如何突破?在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重用改革促进派”。这是针对干部选拔任用而言的。而针对一个利益固化、盘根错节、竞争不足乃至失灵的市场的改革,除了重用改革促进派,更为直接的,还是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以改革的有形之手强力打破固化局面,重塑市场格局,重建市场机制,让失灵的市场找回市场的原本精神。

可以说,李克强总理数次督促降费提速,就是这种有形之手的适时干预。三家运营商5月15日集中出台各自的降费提速方案,也完全是迫于有形之手的压力。

市场经济从概念到现实实践的普及,让人们享受市场红利的同时,也无形中形成对于市场的盲目崇拜,以至于很多人不加分别地对行政干预抱以抵触之心。对有形之手高度警惕自然没错,坦率地说,当前所要极力避免的,依然是有形之手伸得过长、过快、过多;应当极力提倡的,依然是尽可能发挥市场自身的力量。但是,市场也有失灵之时,尤其是在电信这类带有自然垄断属性的市场上,市场的主要特征已经不是竞争、不是自我调节,而是垄断,或者说是寡头之间的垄断竞争。

中国的电信市场也经历过从大一统到几分天下的改革。目的自然是为了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力量。但现实的情况究竟如何,实在无须赘言。小的竞争不能说没有,但大的方面却是趋同。可以说,“求同存异”是这类市场鲜明的特色。而寡头竞争的可预料结果,就是心照不宣的“默契”。于是,降费提速消费者虽喊了多年,却终究没有什么效果。对寡头垄断的市场,一盘散沙的消费者难成博弈的力量。

假如没有总理多次的督促,会有三家运营商这么快的回应?

没必要对有形之手过度敏感,无论怎样看待这只手,它终究在市场中存在。实际上,垄断格局的形成,除了竞争同样会导致垄断这一纯粹市场因素,有形之手发挥了重要作用。政策、税收、市场主体待遇等方面稍微倾斜,最终结局显然就会大不一样。

关键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在指挥这只手!用行政强力,用有形之手去矫正失灵的市场,本质上也是一种市场的自我矫正。具体到中国当前的情况来说,电信、银行、三桶油等这一类市场的改革,我认为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实质性推进,有必要借助有形之手的行政强力打破固化的格局,主动为市场注入活水,培育新的竞争力量。

近来有关“网费贵,网速慢”的话题在李克强总理表态后,引发了各方讨论。而同样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有关的另一项业务也再度获得关注。近日,来自新华社的报道称,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但从技术层面来说,已收取20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成本已几乎为零,运营商却仍在收取。(新华网5月21日)

移动漫游收费一年达百亿元之巨,从中国电信行业的“吸金”能力来看,并不令人意外。去年,据国际知名通信专业媒体TotalTelecom发布的年度全球电信运营商排名情况,中国移动继续保持全球收入第四、利润第一的位置,中国电信位列第10位,中国联通位列第12位。而即便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名中,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居高位。但与强大的赚钱能力相对,电信行业,无论是在网络服务还是在资费方面,所引发的诟病与争议却同样惊人。如此 “反差”,无疑令人深思。

不同于传统产业,电信行业在世界各国都仍属于一种高技术型行业。而技术的进步,大多源自对现实需求的响应或是引导社会需求,这决定了它往往能够与消费者之间保持一种相当的贴近性,甚至企业本身能够展示出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以引导社会新的消费观念。

仅以漫游费为例。在电信业刚兴起之时,由于基础设施投入的必要成本,大多数国家都普遍收取了漫游费。不过,随着投资成本的边际递减,加上技术的进步,漫游费大多都朝着逐渐降低甚至是取消的方向发展。而我国的情况是,虽然通话漫游费产生于2G网络时代,但随着技术发展漫游成本已大幅降低,部分3G用户乃至4G用户仍普遍被收取国内漫游费,且部分资费标准已多年没有调整。

漫游费依然坚挺,表面是让消费者支付了高昂的通信成本,企业赢得了利益。但从企业精神与文化的构建来看,企业同样是受害者。

一方面,国内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消费者却仍为此埋单,技术进步与企业改革的红利未能被消费者同步享受,而变成企业单方面谋利的工具。在这之中,企业看似赚取了大量的利润,但却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并由此带给企业更多的争议与指摘,企业形象反而随着盈利的增多而失分。

另一方面,在一个流动日趋频繁的社会,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市场行为,打破区域间的分割状态,已是大势所趋。“画地为牢”的漫游费,依然延续的是往日的条块化、碎片化的营收模式,它所带来的不只是让消费者承担高成本的跨区域通信费,更代表的是一种与旧的管理形态相捆绑的落后的企业文化理念。譬如,在公共政策如户籍制度、社保政策等在谋求改革和取消异地衔接限制的背景下,严格按照区域界限收取的漫游费,显然未能彰显出应该肩负公共责任的国企对开放理念的认同态度,而可能反倒弱化了社会对于开放和改革的共识。

在总理的敦促下,各部门先后对网费、网速问题作出了回应,相信漫游费问题的改革也将只是时间的问题。但这种被动的改革姿态所引申出的另外一个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有着超强赚钱能力,并代表先进科技的这类国企,如何能够展现出更为敏锐的市场意识并培植自身开放而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精神,做先进理念的倡导者而非仅仅是“会赚钱的工具”?

【由于目前政策的管制,基于移动网络基础上的流量通话、WiFi通话,对运营商的影响还有限,但未来一旦政策放开,恐怕运营商根本无法阻挡免费通话的潮流。】

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近日集体宣布提速降费“N大举措”,但流量费降低之外,不少网友纷纷吐槽手机漫游费仍然居高不下。记者粗略统计,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已收取20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成本已“几乎为零”,运营商却仍在收取;另一方面,尽管运营商多次调降收费,但在个别国家,中国旅客的漫游通话收费标准仍动辄每分钟高达三四十元。

对于手机漫游费而言,国外漫游费贵其实情有可原,因为它的价格与结算费用机制有非常大的关系,消费者交给国内运营商的费用,绝大部分都是替国外运营商代收的,所以就此问题总把板子打在国内运营商身上,有欠公允。要降低这一费用,需要国内运营商加大与境外运营商的谈判力度,加强国际间通信合作,共同努力降低国际漫游费价格。

但面对消费者关于国内漫游费贵的指责,国内运营商倒一点都不冤。国内漫游费本是2G时代的产物,但随着技术发展漫游成本已大幅降低,媒体称“几乎为零”并不夸张。正如专家所说,手机漫游的过程,只是由网络传送几个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比普通电子邮件还简单的信息,手机在外地建立漫游后,与所在地的手机没有区别。

可见,手机漫游不应该单独收费。可现实却是,运营商不仅对2G用户收费,部分3G、4G用户同样也收,这样的做法在国外是极为罕见的,在美国,根本没有国内漫游费一说,在欧盟各国,不仅国内漫游费没有,各国之间的国际漫游费也于近年取消。

运营商抱着国内漫游费这棵摇钱树不放,一方面自然是利益的驱使,由于手机通信收费近年来一直呈降低的趋势,运营商增收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对于2G业务而言,由于缺乏数据业务收入,语音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运营商自然不会主动砍掉已有收费项目。

另一方面,这还反映出运营商经营模式的落后。从世界发展的趋势而言,语音通信属于没落的通信业务,许多国外运营商早已开始推动语音通信的免费,将经营重点转向流量经营。也就是重视客户的体验,通过培养、挖掘用户的流量消费习惯,弥补语音通信消费的缺口,同时以移动数据网络为基础,推出创新产品,以获得额外收入。但在国内,运营商流量经营的营销、创新意识都比较缺乏。

运营商过分依赖语音收入,死抱着国内漫游费不放,是短视的行为。要看到,在4G时代,传统语音通信随时可能被新技术替代掉,目前微信早已推出微信电话本,1分钟电话只需要消耗100K流量,按照套餐内流量计算,成本1分钱都不到,运营商怎么与之竞争?当然,由于目前政策的管制,微信电话本还只能打打擦边球,基于移动网络基础上的流量通话、WiFi通话,对运营商的影响还有限,但未来一旦政策放开,恐怕运营商根本无法阻挡免费通话的潮流。

所以,运营商们与其等到未来别人来瓜分自己的蛋糕,不如自己革自己的命。把国内漫游费这样过时玩意早点丢掉,通过运营模式的改革,主动拥抱免费通信时代的到来,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韩涵(媒体人)

粗略统计,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近年来,手机用户与通讯运营商频频因高额漫游费用发生纠纷。调查发现,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已收取20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成本已“几乎为零”,运营商却仍在收取;另一方面,尽管运营商多次调降收费,但在个别国家,中国旅客的漫游通话收费标准仍动辄每分钟高达三四十元。

不能让天价漫游费 再继续“漫游”下去

朱永华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移动电话尚未在国内普及的时候,作为“大哥大”的手机,无论是正常通话费还是国内国际漫游费,都高得让人咂舌,但因为使用者较少,人们的感受并不强烈。但随着手机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普通群体日常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之后,人们对国内国际漫游费的高企既有怨气又无可奈何。而某些营运商在对客户宣传时,也把漫游的复杂性说得神乎其神,让人觉得漫游费就像“高速公路”一样,跑得远自然就会收费高。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看到国内漫游费的不合理甚至乱象百出,要求取消国内漫游费和降低国际漫游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显然,在全国通信网络尚未完全建成“一张网”的情况下,中间所产生较高的“漫游费”有他的合理之处,但随着全国“一张网”的形成,国内漫游已经不存在额外成本,就连业内资深技术人员也坦言,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内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并不需要比本地通话更多投入。“国内漫游对各分公司只是数据库提取的问题,几乎不产生任何技术上的成本。”技术上的成本没有,人工成本就不存在,在国内任何一处相互通话,与电脑上网浏览各地信息一样,产生的只是正常流量,与距离远近不存在任何关系,再收取所谓的“漫游费”,无疑是在“空手套白狼”,非但是不合理,更有“欺诈消费”之嫌。

实际上,国内手机漫游费以及其他各种通信收费标准,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港澳台在内,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尽管也做了多次调整,但却很难尽如人意,通讯收费的过高,甚至惊动了国家总理,但即便是在总理的批评和督促之下,运营商给公众开出的降价方式和幅度也难显诚意,国内漫游费更未包括其中。这也不奇怪,与香港尚有多家运营商相比,人口和手机用户均居世界第一的内地通讯市场,仅有三大运营商“和谐相处”,相对垄断的体制和缺少竞争市场环境,不可避免地会滋生畸形利益思维。突出的表现就是收费与服务相脱节,把少有的一点资费下降,也看成是“响应总理号召”和对消费者的一种“恩赐”。在这种几乎没有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要让三大运营商按照市场游戏规则来确定收费价格和清除不合理收费,依然还很不现实。

“零成本”下国内漫游费还在收,而且三家运营商一如既往地选择默契,谁也不愿意轻易放弃。作为只能在三家运营商之间做出选择的国内手机用户,只能无奈就范。不仅如此,“三王争霸”还坐拥国家优惠政策,一方面要求国家加大投入,将通讯网络作为民生基础建设发展战略,一方面却又把逐利的目光紧盯民生,且对于日益猖獗的通讯信息诈骗犯罪,“三王”却又熟视无睹,有意无意为其大开方便之门。

“零成本”的漫游费照收不误,实际上只是三大运营商收费乱象的冰山一角,有多少收费是基于成本核算,利润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几乎都是一本糊涂账。显而易见的是,面对社会公众的呼声尤其是总理对收费高的批评,三大运营商不仅很快给出“响应”,提速降费的速度和幅度也堪称空前,没有长期巨大的利润潜力空间,三大运营商又怎能如此“痛快”?然而,迫于舆论压力做出的提速降费,并没有触及三大运营商畸形利益思维的根本,依然需要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让通讯网络走上良性、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不能让“零成本”的手机漫游费再这么继续“漫游”下去。

漫游费问题 应提上具体改革议程

乾羽

漫游费的收取,已经失去现实背景。20多年前,收取漫游费是因为当时的运营商是以各省甚至是地级市作为经营单位的,这些单位之间成本独立核算。所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使用了该地的通讯设施和资源,就需要缴纳一定的漫游费。这是漫游费的起源和收取原因。这样的理由还算说得过去,这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历史问题。但是,现在情形早已改变,三大运营商已经实现了国内统一核算,并不存在什么“各自为战”的问题。

此时,漫游费的收取就显得有些滑稽——已经不存在、不需要什么漫游了,还收取什么漫游费?即便我们在经过一个地方时,会收到这个地方运营商热情洋溢的欢迎短信,但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什么漫游,各地运营商早已是亲密的“一家人”,所谓的漫游,其成本已经接近于零。这样的欢迎短信,更像是一个理直气壮的收费通知。

此时,漫游费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人为收费,取消漫游费并不存在技术难度,也不存在制度障碍,收取的原因只是运营商想要收取、不愿放弃——收取价格不菲的漫游费,一年就可以带来上百亿元的收益。既然,不取消的利润如此之高,那么何必取消,有什么动力取消?只要打上通话漫游的旗号,上百亿元就轻轻松松落入腰包,到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好事?

当然,最终吃亏的是消费者。但消费者有什么办法呢?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他们看着通话明细清单无话可说,因为他们不知道漫游费是什么东西,漫游费收取的依据是什么?既然,人家已经打出了漫游费的支出,那么就老实地交费呗,谁叫自己真的“漫游”到异地了呢?如果漫游费稍微降低一点,人们甚至觉得贪了大便宜,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莫大进步,是一种运营商的主动让利。信息不对称让人们稀里糊涂交了漫游费,如果不是有媒体有专家确定地说,漫游费早已可以取消了,人们会觉得花钱买单天经地义。

即便公众知道了漫游费是项人为收费,他们除了表达意见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他们必须使用通讯服务,他们没有底气去运营商那里指出问题,要求取消漫游费。如果是这样,运营商会跟他们说,爱用不用,漫游费不能取消或只能慢慢取消。这就是无法选择的结果和悲哀。事实上,舆论也已经指出过漫游费应该取消的问题,在之前几年,相关话题媒体已经报道过,舆论也形成过。但遗憾的是,雷声大、雨点小,一阵热议之后,漫游费还是存在,顶多就是半遮半掩地降低一些。难道,漫游费真的不能取消吗?

漫游费已经具备了取消条件,取消漫游费的舆论也早已形成,但有时舆论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舆论无法实质撼动被监督者利益的时候。这就需要更具体的顶层设计和更详细的制度安排,并有意引入市场竞争与市场监督,以理念和规则让被监督者作出应有的表态和让步,以竞争与监督引导被监督者作出必须的改变与改善。此时,舆论是监督者,也是改革议程的设置者。现在,取消漫游费再次成为热点舆论,对于久已存在需要解决的漫游费问题,不能再轻易放过,不能仅仅再抱怨了事。这会让公众伤心,让舆论无力。

多位权威技术专家表示,目前,三大运营商已基本实现全集团整体核算成本,国内漫游费却照旧收取,这并不合理。浙江移动公司一位资深技术人员坦言,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内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并不需要比本地通话更多投入。(5月21日《经济参考报》)

国内漫游费“零成本”,这话从浙江移动公司资深技术人员的口中说出,可信度是非常高的。既然如此,国内漫游费为何还不取消?

1994年,原邮电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指出,移动电话需收取0.6元/分钟的自动漫游费。这个漫游费一收就是10多年。2008年,工信部下发《关于降低完成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规定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为主叫每分钟0.6元。尽管时代变了——产生于2G时代的漫游费,但目前部分3G乃至4G用户仍普遍被收取国内漫游费,而且部分资费标准已多年没有调整。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12年,我国移动漫游费收入累计达718.5亿元,在国内移动通信收入中的占比基本稳定在8%至10%。尽管近年国际国内漫游费均有调降,但依然是一项重要的收费项目。在部分套餐中,数据流量也会收取漫游费。由此看出,漫游费虽然是消费者的“痛”,却是运营商的“宝”。

尽管漫游费仍是部分运营商语音通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政府和社会受益的角度来看,通讯服务是一项社会基础服务,运营商无疑应该做好这项服务。因为这既是运营商的立身之本,也是运营商应尽的社会责任。只想着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尽社会责任的企业,最终只能被抛弃和淘汰。

既然三大运营商的国内漫游成本已大幅下降、“几乎为零”,那么,国内漫游费是到了该取消的时候了。李克强总理连续三次督促宽带提速降费,三大运营商终于抛出降费方案了,尽管公众对降费方案并不买账,至少说明三大运营商没把总理的话当成耳边风。于是笔者在想一个问题:取消国内漫游费难道也要总理督促?识时务者为俊杰,吃罚酒的滋味没有吃敬酒的滋味美。笔者在此提醒三大运营商:赶紧取消国内漫游费,越快越好;抓紧降低国际漫游费,越低越好!

  CFP供图

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助力创业创新和民生改善。这是继总理多次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以来,首次作出相关措施的方向性部署。

网费问题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实际上,从网络服务性价比来看,中国已经在该领域全球排名的低位区徘徊了好多年。随着网络的不可或缺性日益增加,这个问题也越来越扎眼,甚至成为阻碍发展的一个因素。

无论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是电子商务、网络购物、信息消费,可以发现,总理近年来提出的许多概念,都与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生活中,无网不欢、“低头文化”、大数据“红利”,也呼应了一个网络即未来的期许。尽管股市神创板的互联网神话一再被理性判断为高估的泡沫,但其市场热度其实也可以说是民众用资产为互联网的明天买单。

互联网世界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难有人作出准确预测,但互联网的基础是什么却很明确,这一点从美国老早搭建信息高速公路就能看出。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可能未必是技术,更多时候,它体现在互联网门槛上,具体说来,就是高网费低网速。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呢?最直观来看,眼前的几个网络基础运营商定价过高的情况始终存在,也是消费者最为诟病的部分。而此次会议提出的五点措施中的第一点中,“降低资费水平,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等服务”的具体目标,针对的就是这一方面。

过去的流量清零规则,其实是网络服务收费的绝对霸王条款之一。很简单的道理,同样是做买卖、购买行为,买一个实体的商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哪个商家回头会向你索货的。哪怕吃一碗面,我没有吃完,也可以把剩下的打包回去自己吃。而流量清零甚至打破了这个如此基本的买售定理,巴望着赚第一轮一买一卖的钱,还要争取赚第二轮“流量回吐”的钱。和很多类似资源集中的企业一样,他们手里的绝对技术和定价优势,让他们可以独自制定任何霸道条款。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依靠前述企业在服务款项上的自我革新,更有赖于更强的外部施压。而由措施之三提出的推进电信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来看,其已被纳入改革范畴。

然而,如果说低网速高网费之过全在运营商,恐怕也把复杂问题过于简单化了。之所以可以形成网络运营上的三巨头格局,首先要回到基础设施上来。在线下社会,政府花钱给我们修桥铺路设管网自是理所应当,这些投入也被认为是公共服务的基本部分,没有说走个干净道还要收费的,进入大数据时代,国家则需要扛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担子,卸掉运营商身上最大的看不见的优势,服务收费才能真正回归服务多少收多少费,不会老用基建投入这样的浮动支出作掩护。要跟进全球互联网发展的步伐,避免技术落后挨打的厄运,这个步子得快点迈出,还要迈大点。

【可以预见,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的五项措施,各电信企业都会响应。但难以预见的是,能否就此形成降网费提网速的势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五项措施促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包括鼓励电信企业推出提速降费方案,实施宽带免费提速,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服务等。

自今年全国两会以来,李克强连续三次督促宽带提速降费。总理高度关注网费网速这样的微观领域,在于网速网费的背后,关系着推进“互联网+”需要的基础环境能否改善,关系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边际效应。“互联网+”是市场已经意识到巨大价值空间的“蓝海”,但目前的网络环境形成了极大的制约。使用网络的成本太高,实际上也抬升了经济运行的成本。就此而言,能否降网费提网速是涉及能否优化宏观经济环境的大课题。

一般而言,提高网络带宽、降低网费是市场的事。但是,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不由政府强力推动。中国的网络运营商原本是一家,之后拆分。虽然表面上看已经组织起了可以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但实际上执行的是“划江而治”、各管一片的策略,竞争因子从未充分发育,却由此形成了对网络建设和网费调整的保守态度。鉴于电信企业与政府的血缘关系,由政府督促其提速降费、流量不清零等服务,是应有之义。市场的主导者不按市场规律行事,要么表明市场失灵,要么表明本就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这个时候,政府应该站出来纠偏。

可以预见,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的五项措施,各电信企业都会响应。但难以预见的是,能否就此形成降网费提网速的势头。毕竟,电信企业有自身的利益考量,也有长期积累的政策议价能力。过去对于电信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半途而止,已经表明这种能力有多么强大。如果仅仅是对消费者作出微小让利,而不改变目前的运营范式,那么整体的网络运营环境仍难言改善,对于宏观经济层面的带动也将微乎其微。

因此,关键不在于电信企业是否让出一些利益,降了一些网费提了一些网速,而在于能否形成降费提速的内在驱动力。形成这种驱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引入竞争。这既是人所周知的常识,也是韩国、日本等相邻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得以遥遥领先的秘诀。

何以竞争?引入社会资本组建新市场主体是一种途径,打破现有的电信经营区划,将各企业引上同一个竞技台也是一种途径。基于电信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以及其行业特征,再大的社会资本也难以与之匹敌。因此,构建国有电信企业的内部竞争格局,更具现实性。让电信企业从垄断的王座走下来,彻底投身到市场的池子当中,是一次巨大的转型,转型可能会付出不小的成本,但从长远出发是值得的。而且,将其导入竞争格局中的成本,还可以通过加入信息基础建设的投入予以补偿。

降网费提网速利民利国,潜力巨大。充分挖掘其潜力,降一次两次网费,将冗余流量的利益交还消费者等当然是重要指标,但更重要的指标,是让电信企业形成非受迫式降费提速的自觉性和持续性。形成这种态势,降网费提网速才可尽显红利。

本报特约评论员 徐立凡

李克强总理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五大举措促进宽带提速降费,包括鼓励电信企业尽快发布提速降费方案,使城市平均宽带接入速率提升40%以上,推出流量不清零等服务。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昨日回应称,相关方案将在今天发布。

看来,由李克强总理亲自推动的宽带提速降费新政有望由议而行,落到实处。相比2011年在国家发改委反垄断风暴下承诺提速降费,此次电信运营商要拿出具体可操作方案,虽然目前仍然只能算“承诺”,但落实的可能性非常大。改革与发展,就要有这种实干的作风。

网络是当代社会的一项基础设施,国家须臾离不开它。实际上,现代生活的一切都已经建基于其上,它比高铁、高速公路、航线加起来还重要。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加紧布局“互联网+”新时代,网络不能拖国家发展战略的后腿。

我国网速慢、网费贵,是供给不足造成的,而供给不足的原因是投资主体单一。据权威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是世界上最大的网民群体。按理用户规模越大,网络建设的边际成本越低,相应的单位资费也低。但我国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国资为主体,投资主体单一,投入总体相对不足。网速慢和网费贵作为一种市场现象,正是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体现。

近两年人们一直在探讨中美物价“倒挂”的问题,讨论很久,也没有说清楚背后的原因。经济学上所谓“购买力平价”理论,一般预设是中国物价比发达国家便宜很多。但“出国达人”们发现,国内很多商品比美国贵得多。这种物价“倒挂”现象比较复杂,但中国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够,应是原因之一。

顺理成章地,增加供给就是解决的方案,办法就是引入更多的投资主体。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五大举措有三条是有关增加供给的,一是要电信企业提速降费,前提自然是加大投入;二是推进光纤到户和宽带乡村工程,加快全光纤网络城市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建设;三是推进电信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年内宽带接入业务开放试点企业增加到100家以上。也就是加大投资与增加投资主体并重。

但市场的事,永远不会是增加投资这么简单,它涉及法律、产权、体制机制等制度安排。按照现行《电信条例》,我国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国有股权或股份不少于51%,这意味着国资外投资主体不能发起成立基础电信企业,客观上只能搞财务投资。2008年我国宣布降低外商投资电信业的门槛,相比之下,民营资本反而地位不如外资。由于法律等制度问题未解决,电信业投资主体单一的问题如故。

要增加市场供给,离不开改革的思维和方法。实现网络提速降费,最重要的恐怕还是推进电信市场的开放与公平竞争。国有电信企业要努力,投资主体和从业企业还要扩容。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发达国家早已实现,这是降费神器。几年前我国热议一阵,至今没有结果,实际上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不改革不行,不打破利益藩篱不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的措施,以助力创业创新和民生改善。会议指出,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促进提速降费,既可改善人民生活,又能降低创业创新成本,为“互联网+”行动提供有力支撑,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京报》5月14日)

在4月14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就批评过我国宽带不宽、费用较高、流量费较贵的问题。在总理的批评与敦促之下,广大网友对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进行调整宽带网络以促进提速降费之事也早有预期。果不其然,还不到一个月,工信部门就拿出了一份非常令人期待的改革方案。那么,为了省流量费举着手机到处蹭免费WiFi这样的囧事,还会不会是最常见的现象呢?或者说,国人是不是马上就能用上速度快、费用低的网络呢?

此次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确定的网络建设事项中,几乎涵盖了之前所有网民关心的问题,比如提速、降费,比如流量不清零以及转赠,农村落后地区的宽带建设,落后地区的宽带设施升级,以及加强网络监管,等等。如果这些内容都能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网民接受的网络服务质量相信将会有明显改善。

本次会议确定的另外一项内容,更加值得期待,即“推进电信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年内宽带接入业务开放试点企业增加到100家以上”。也就是说,在电信行业,传统的垄断格局将进一步被打破。虽然具体到现实层面,传统电信运营商“到底能自愿割掉多少肉”这个问题,还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已经值得期待。早在2012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中,就已经明确了这一改革方向。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相较于流量费贵不贵、宽带宽不宽这些具体问题,推进我国电信行业市场化改革才更加让人期待。只有在更大程度上打破当下电信行业的垄断体制,广大网友才会受益更多。只有引入市场竞争,广大网友才会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

令人遗憾的是,如宽带流量费用贵不贵、宽带宽不宽这样的问题,都需要大国总理亲自过问,需要总理在会议上直言批评才能改进,再加上此前有市民为了流量费清零这事打了几场官司都打不赢的事,这都让公众感觉到,破除垄断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艰难。然而,正如总理在今年“两会”时所讲的,改革不是剪指甲,而是要割腕,再痛也要下刀。看来,电信市场这一刀是躲不过去了。

【“英国模式”完全有可能在中国复制。可实行“网业分开”,将三大运营商的基础网络这一块全部分离出来,组成独立基础网络公司,专门从事基础网业务,在保持微利的前提下对外批发带宽、语音、流量。】

媒体报道,在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实施宽带免费提速,使城市平均宽带接入速率提升40%以上,降低资费水平,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等服务。

关于降低国内电信收费,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很多年,但一直悬而不决,最终,竟然逼得总理亲自上阵,发言敦促。对此,相信各运营商和相关职能部门自然不敢怠慢。

不过,如果只是靠各运营商主动自觉提网速降网费,或者靠行政之手干预,恐怕不是长久之计。通信服务要想实现优质而廉价,关键要靠激活市场竞争,逼得运营商拼命压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而降低收费。

为什么通信业的竞争不充分?以宽带为例,看起来,除了三大运营商之外,市场还有许多家企业提供宽带接入服务。但实际上,这些企业并没有自建的宽带骨干网,他们必须先从运营商那里批发带宽,然后卖给消费者。带宽批发价高了,卖给消费者自然不便宜,也正因此,才有了“伪宽带”的猫腻。再以手机通讯服务为例,现在已放开虚拟运营商,但这些虚拟运营商根本没有撼动市场原有格局的能力,因为这些虚拟运营商卖给消费者的语音和流量,同样是从运营商那里批发来的,怎么可能卖得比运营商便宜?

不过,如果说因此就要打破这种对于电信骨干网的垄断经营,允许国内重复建多个宽带和手机通讯骨干网,那既不现实,也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那么,有没有可能在一个通信骨干网的前提下,实现通信市场的充分竞争,让提网速降网费变成现实?

在这个问题上,英国的模式或许值得借鉴。2005年之前,英国和中国一样,电信市场由英国电信这一家国企垄断经营,造成的质次价高问题令民众不满。2005年9月,迫于监管的压力,英国电信集团把本地接入网络完全分离出去,成立了一个叫做Openreach的公司,Openreach和英国电信相比是一家完全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公司,他们只负责骨干网的建设,把流量卖出去。而且Openreach为任何相关的接入商以平等的条件提供接入服务,把流量无论卖给A还是B,相同的质量就必须是相同的价格,而且是最低的成本。也就是说,英国电信此时已变成了一家虚拟运营商,但其语音和流量的购入成本,和其他几十家虚拟运营商是一样的,如此一来,自然会有公平的竞争,让消费者受惠。

如今,英国电信资费几乎是所有西方国家中最低的,在过去的十年,英国宽带的速度已经增长了100倍,但是宽带的价格在过去十年减了一半。

“英国模式”完全有可能在中国复制。如果实行“网业分开”,将三大运营商的基础网络这一块全部分离出来,组成独立基础网络公司,专门从事基础网业务,在保持微利的前提下对外批发带宽、语音、流量,三大运营商和其他企业以同样的价格购买,再转卖给消费者,形成充分竞争。其实,铁塔公司的设立,已经确立了类似英国网业分离的方向,期待下一步改革走得更远。

□谭浩俊(学者)

【如果能以提速降费为契机,清除技术和体制上的一些掣肘,推进电信行业整体进步,这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上周,李克强总理“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的感慨和工信部“大幅提高网速”“使老百姓上网速度更快”的承诺,让网民们多年“提网速,降网费”的心又蠢蠢欲动了起来。随着互联网在国家战略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对人们工作生活的渗透日益加深,“提速降费”已不仅是关系到广大网民感受的需求,更是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已经不是“提速降费”第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在2012年,国家发改委就表示某运营商承诺降低上网费,发改委反垄断局将继续督促企业整改。但这样一项有利国计民生,上下同欲的改革喊了多年,却始终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政府有不满,网民有怨气,运营商有难处,改革到底卡在了什么地方?

实际上,回看我国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提速降费是一个大的趋势。想想10年前移动电话的资费水平,以今天的收入水平来看都是贵的。但为什么提速降费这么多年,与广大网民的感受还是有所出入呢?

看看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的调查和留言,会发现市场竞争不够充分,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是网友认为网速慢、网费贵的主要原因,也有一些网友认为运营商不肯让渡利益是造成网速慢的根本原因。运营商和用户被摆在了对立面上:运营商要提速就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要维持利润水平,就只能把成本转移到用户身上;网民希望提速降费就需要运营商放弃一部分利润。这样的逻辑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买和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买的要便宜,卖的要赚钱,无可厚非。

但问题在于,网络资费不同于其他消费,有它的特殊性。首先,它不是一次性的消费,而多是长期性的合同关系;其次,它是一项基础性的消费,其他网上商业行为都以此为基础,所以它既有市场化的一面,也有基础公共服务的一面。

在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提速降费从来就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运营商和用户都可以利用提速降费的机遇,实现价值和利益的双赢。对广大网民来说,提速降费带来的好处无需多言。对运营商来说,也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呼吁推进电信领域立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盈利增长点,这对加快电信行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都是有长远意义的,对企业本身也会带来更多的黏性用户,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提速降费面临的困难也是当前很多改革面临的问题,有些人容易将改革看成此消彼长、非此即彼的关系,将改革简单化、片面化,归根结底是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改革和变化。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和用户之间的相互协调、互动合作,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我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越完善、产业发展越快,三方能共享的机会就越多,红利也会越大。

其始也简,其毕也钜,我国互联网行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证明了这个道理。如果能以提速降费为契机,清除技术和体制上的一些掣肘,推进电信行业整体进步,这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23日 16 版)

在近日举行的政府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有关“提高网速、降低流量费”的呼吁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业内人士热烈讨论。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并非偶然,联系前不久李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概念,实现在提高网速的同时又降低流量费即是夯实“互联网+”的根基。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让提高网速与降低流量费二者兼顾呢?

长期以来,随着中国互联网使用人数的不断扩大,以及中国电信运营商因为考核的压力,相互间竞争日益激烈,价格竞争也成为一个主要竞争手段。不过,现阶段运营商提供的网费价格还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笔者认为,真正解决中国网速和流量费的问题,根本突破口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一是加大投入。

众所周知,要真正实现更高网速、降低资费,最根本的推进力就是采用先进的技术。举例来说,中国大部分普通网民在几年前用的宽带还是120元包月、1M带宽,但是光改(使用光纤传输)之后,马上跃升至10M带宽,价格还是120元包月,甚至更低。这就是技术的力量。只有广泛使用新技术才能让中国的宽带速度提上去。

笔者经常去欧美国家,上网的方便性和带宽速度与中国大城市相比,其领先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中国带宽总体水平的差距主要还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和比较偏远的地方。因此,只有将固定宽带尽快完成光改这项工程在全国铺开,才能为网速全面提升带来更多的推动力。此外,在移动通信方面我们也应该更快地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必须承认,在全国性光改的推进过程和移动通信的新技术采用上,当前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目前运营商还没有足够的意愿和力量在这些地方进行光改。例如青海西藏等地,有时20公里才有几户人家,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运营商完全收不回成本。这种情况也大大限制了电信运营商的光改积极性。

采用先进技术也引出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投入。今天带宽已经是国民经济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民众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就“互联网+”概念而言,更快的网速会让网民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比原来更多的事情,增加了利用网络的舒适度和便捷度;降低流量费,则会让更多的人跨过“门槛”,用网络完成他们的工作、业务或交易。这从两个方面有利于扩大中国的互联网使用规模和互联网经济、金融的规模。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在宽带建设领域加大投入,形成电信运营商与当地政府共同努力的局面。

韩国在10年前就看到宽带的价值,政府提出了“发展宽带建设”的国家战略,拿出大量资金支持宽带建设,运营商也积极参与,成为世界上宽带建设最好的国家。就韩国经验而言,尽快采用更先进技术和加大投入这两件事做到了,相信大多数问题会迎刃而解。▲(作者是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中国IT业知名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