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葬”“树葬”“花葬”等绿色、节地的生态葬方式早已进入大众的视野,国家也鼓励倡导。然而,尽管普通墓地价格节节攀升,“高价墓”层出不穷[>>>详细 组图],生态葬在很多地方依然很难打开市场。

  倡导环保,低碳的生态葬缘何遭遇冷落?公众难以接受低碳殡葬的“坎”又在哪里?仅仅是因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吗? 【延伸阅读:漳州墓价超房价水平 “草葬”少人问津】  ☞加入讨论
生态葬优势显而易见
环保节能低碳
   所谓生态葬是指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草坪葬、水葬、树葬、壁葬等不占地、占少量地的方式处置骨灰,具有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的特点。
相较于普通墓葬价格低
   死人与活人争地,活人墓、高价墓层出不穷。一个放置骨灰格子的地方就动辄万元。而记者在调查厦门"往生账本"时,仅墓地一项花费最多占到了五六成。相较于高价墓地,以千元计的草葬、花葬、树葬显然在价格上很有吸引力。 [延伸阅读:环保生态殡葬渐为南平市民所接受]
然而却叫好不叫座
观念需引导,老人接受难
   尊敬先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逝去的亲人,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补偿的心态,心甘情愿为他们付出,因此花大价钱选择一个墓地是大家都能认可。不少人觉得,只有通过选择墓地,才能为逝去的长者尽最后孝道。树葬和水葬这样的安葬方式过于简陋,令人感觉对故去亲人“不敬”,不符合中国传统习俗。
逝者长已矣 生者何所忆?
   墓地,除了入土为安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亲人可以祭拜。我们的树葬、鲜花葬、草坪葬之类绿色葬式,骨灰是“入土”了,但“骨灰盒却放在花坛里,不能放照片,名字也只能写在花坛的一侧”,亲人祭拜很不方便,这怎能推广得了呢?现实中,有领导人将骨灰撒入大海的,没有墓地,但他们有其他纪念场所,并不影响祭拜活动的进行。 >>>详细
生态葬真的经济实惠?
   2009年,福州的三山陵园停止了树葬,原因是树葬、花葬一直处于亏本状态。陵园面积有限,一处树葬需要一二平方米,售价仅有1000元,还不包括日常对树木的管护费用等。而同样面积的普通墓地,最少也要两三万。显然,低价的生态葬陵园也有压力,在干旱少于的西北部城市,维护生态葬无疑压力巨大。如果抬高价格,又离开了宣传生态葬的一个本意。从近两年的报道看,生态葬的价格大都在千元以上,而真正的成本依然不明就里。 >>>详细
“公墓”不应沦为“私墓”
   既然为了“节约土地”而“不鼓励大家都要去寻找墓地”,那为什么又坐视占地动辄几十、几百平方米的天价公墓大肆修建?同样是“节约土地”,普通民众希求一块半平方米的墓地而不可得,有钱人却能拥有几十几百倍的土地公墓,“公墓使用”的不公平、死亡的不平等到了如此悬殊的程度,还奢谈什么“保护群众利益”?如何叫群众接受“生态葬”? >>>详细 东南锐评:谁是“天价墓”的推手?
既然“反传统”,来点“异想天开”
葬在居民区
   葬在自家地里。把墓地夹杂在居民区和商业区里面。没什么好怕的。每个人终归都要在墓地里结束自己的一生。坟场可是最理想的邻居,不吵不闹又没有客人整天来来往往的,拆迁的可能性也小,也不用烦恼续费。这不是鬼故事,是美国的一种习俗。 >>>详细
土葬不立碑,用GPS定位
   推广环保土葬。这里的土葬不是早前农村的那种“白山头”,而是“环保土葬”,深埋不立坟头,不占用耕地,既节约又环保,符合“入土为安”的民族风俗习惯。坟头位置可以划定,可以自选,但是不影响耕作,不影响通行,不影响公共环境。可立碑作标志,不立标时的也可采用新技术GPS定位记载。>>>详细 [延伸阅读:欧美澳兴起自然葬]
   提倡低碳,推广生态墓,不能一味的叫公众转变传统观念,还要拿出实际行动,让老百姓觉得物有所值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网友评论: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