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最浪漫的事是什么?是到武大“游泳”,到西湖“看海”,到北京地铁看“瀑布”。现在,福州也有这些“浪漫”景色了。
  近日几场暴雨,福州金山的多数路上都出现了严重积水,其中最严重的是浦上大道万达广场路段、金洲南路路口、金港路、金达路、建新中路、福湾路等地方。由于积水严重还导致了很多车辆抛锚,交通也出现了堵塞,有的小区门口甚至被大水堵住,车辆根本进不了,只能在水边等待。福州的一些网友也戏称“水漫金山再现”“可以到金山看海”。 >>>详细
城市为何频遇内涝之患
排水标准低:多数地区一年一遇
   北京、上海、武汉、南昌等出现内涝的城市排水系统标准是“一年一遇”,遭到社会质疑。“在国内,排水管沟直径超过3米的几乎没有。而在一些国家,排水管沟可以跑汽车。”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纽约市的排水基本标准是5年一遇的规模,个别重要地区是10年一遇。 [延伸阅读:排水标准,到底几年一遇合适?]
城市地面过度硬化
  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是水泥和沥青的地面,连明渠的渠道也用水泥覆盖,地面的渗透性几乎是零,一旦水骤然来得比较多,势必积水。 >>>详细
湖泊缩减河道淤塞 调蓄能力减弱
   城市的排水体系它实际上是由排水管网、河道、湖泊这样一个体系共同组成的,湖泊、湖道也可以起到一个调蓄的作用。“千湖之省”湖北湖泊现状,有很多湖泊因围湖造田而几近消失,而武汉市内也有很多湖泊被开发填埋。2010年《半月谈》也报道,曾经号称“百湖之市”的武汉,50年来近百个湖泊“人间蒸发”。 >>>详细 [福州内河被沙包堆填截数月之久]
后天维护不力,排水系统淤塞
   排水系统口径小,同时又无防护措施,杂物淤积。暴雨一至,泥石俱下,加上冲刷的落叶、树枝、塑料袋,一同堵塞,如何排涝。更有清洁工为图方便,直接将垃圾倒入下水道中。 [相关阅读:金山排水之弊 地下管网缺维护]
城市建设,长期欠账
历史原因:建设标准低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受制于资金、技术等因素,加之当时城市规模较小、人口密度偏低,相关部门对下水道等基础市政工程的设计、建设标准普遍较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急速扩张。城市遭受突发强暴雨袭击的频次显著增多。城市排水系统压力明显加大。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明显滞后城市化进程。
地下排水系统:难盈利 缺投资
   城市地下系统建设是公益性质的,不像地上的房地产开发可以盈利,很难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地下建设完全需要政府投入,但各地投入都不够。 >>>详细
城市管理者急功近利政绩观
   由于一些地方衡量城市发展、考核干部的标杆更多的是经济增速,似乎只有高楼林立、街道宽阔、广场气派、商业繁荣才是政绩,所以当面对花费多,却看不见、用得少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时,真正下力气做的便少之又少。城市管理的决策者甚至会做这样的权衡,夏天雨季短,暴雨造成的损失可能远远抵不上它在排水系统方面的投入,因而不愿意在地下系统投入。  >>>详细
内涝不只是技术问题
   在近乎疯狂的城市大发展进程中,规划被屡屡突破,技术机构和人员遵从的不是科学而是行政命令,匆忙扩张,朝令夕改。此外,国内很多城市建设中层层分包、垄断企业掌控城建命脉的情形,也在客观上导致了宝贵的城建资金被层层分肥,到了具体施工单位,往往只能偷工减料以获取利润。 >>>详细  [“内涝与半拉工程”背后的欠账]
听天命,也要尽人事
应对暴雨,排水不如蓄水
   我们的城市,一方面严重缺水,不惜一切代价四处调水,另一方面,却以水满为患,拼命地排洪,任由清亮的生命之水白白流失。城市的建设格局已基本定型,再对排水管网动大手术,不仅难度极大,耗资昂贵,耗时也将漫长。因此,别把城市暴雨灾害都归咎于排水管网,应对暴雨,排水不如蓄水,在打通城市的“下水道”之外,重建城市健康的肌体功能。 >>>详细
城市暴雨缺乏应急管理
   暴雨之前,手机上收不到预警短信;暴雨之中,无论行人或车辆,马路上能获得的提示帮助很少;立交桥下大量积水,车辆稀里糊涂驶入,结果或搁浅或“没顶”,乘客慌忙逃生;公交系统一片混乱, 大量人群滞留站台,缺少疏导措施…… >>>详细
应有解决内涝的时间承诺
   一场大雨就内涝,或者逢雨必瘫,对现代城市而言,并不应被视为正常现象。内涝原因已无须多言,只是希望不要年年重复下去。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给出彻底解决内涝问题的时间表。  >>>详细
他们为什么没有内涝烦恼
青岛:排水管道系统高投入
   有人说青岛的奇迹源于德国造的“最高处达到2.5米以上,宽度3米”的下水道,非也。当年德占时期的排水管道只占今天青岛市南区极小一部分。值得关注的应该是,2009年、2010年青岛市用于地下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投资分别为10亿、7亿,2011年预计投入将达到20亿元——所以,更应该归功于今天青岛人敬畏自然的城市观。 >>>详细
日本采取沉降设计 蓄留雨水
   日本东京和大阪街头小型公园、绿地和广场,无一例外地采用“沉降式”,比周围地面低半米到1米左右,雨水可以轻易地在此汇聚,渗入地下。同时千方百计采取洪水分滞、雨水蓄留、雨水渗透等措施,减轻防汛压力,提高城市雨洪资源化利用的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治涝效果。 >>>详细
英国城市排水讲究“可持续”
   SUDS是“可持续排水系统”的缩写,是英国政府当前竭力推广的一种新型排水理念,旨在从排水系统上减少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提高雨水等地表水的利用率,兼顾减少河流污染。 >>>详细
德国人设计的下水道为何淹不死人
   德国的城市下水道为避免口子被堵,采用了类似的思路。一是下水道箅子的缝隙比较大,二是在箅子下面专门接一个铁篮子,铁篮子下面才与横向的下水管道相接。铁篮子的作用就如同家庭中的下水道的弯曲管道。它可以接纳许多污物。同时,城市管理者也容易清除这些下水道的堵塞物。这就能防止下水道井盖的堵塞,有效而迅速地排除地面积水。 >>>详细 [盘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龙应台说,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我们的城市设计者,为什么会认为城市排涝不是一项政绩工程呢?
网友评论: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