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涉台部分内容可以说是刚柔并济、软硬兼施,而且是硬的更硬,软的更软。在硬的方面,强调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划清了底线;反对“台独”的“六个任何”,不再有模糊空间。在软的方面,延续“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作为两岸关系的基本方针;强调“两岸一家亲”,愿意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并率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还要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促进心灵契合。 今天,任何一个务实看待两岸关系的人都会承认,大陆不仅说得到,还能做得到。这五年,不论是看全球大局、亚太情势、或者是两岸关系,我们都看到了大陆稳健的成长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相对而言,台湾则是故步自封,不断边缘化。时间的筹码向大陆倾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问题是,尽管大势已经很清楚,在台湾地区执政的蔡英文和民进党却执迷不悟,既不肯接受“九二共识”,又提不出以“两岸同属一中”为核心意涵的新论述,使得两岸关系陷入了僵持对立局面。在此同时,蔡英文一方面口头上表达希望“维持两岸现状”的柔性诉求,另一方面,却不断地玩弄“去中国化”的动作,把台湾往“渐进台独”的方向推移。对于蔡英文的两面手法,大陆当然看得很清楚,所以,才会有“六个任何”的严厉警告。 可喜的是,十九大之后,我们已经看到了积极的讯号,这些讯号告诉我们,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之路应该才是两岸统一的正道。 不久前台湾的《联合报》做了一项民意调查,探询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台湾民众对于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不满意的人明显增加;同时,有更多的台湾民众意识到,搞“台独”是造成两岸关系紧张最重要的因素。 更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印象起了显著的变化。这里面包括有7成2的民众认为大陆未来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比去年增加了9个百分点。同时,有4成的民众愿意前往大陆就业,也比去年增加了9个百分点。再把这4成的民众分年龄层来处理,令人惊讶的是,以去年和今年做比较,20到29岁的年轻人西进的意愿由3成大幅增加到了5成3。这个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所谓台湾的年轻人都是“天然独”的说法,其实是夸大扭曲的,而且就算是“独”,也不是改变不了的。 台湾年轻世代的“台独”倾向很清楚地是人为导引的结果。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启动了“去中国化”的政策,继任的陈水扁更加码这方面的动作,不断淡化和割裂海峡两岸历史和文化的连结,妖魔化大陆的点点面面,造成了台湾许多年轻人认知上的偏差,并对大陆怀有敌意。 过去,这种偏差认知和敌对心理并不容易找到化解之道。可是,2008年开始的两岸直航,让较多的台湾民众有机会亲眼目睹神州大地的变化;构建在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让习惯使用新媒体的年轻世代有机会得知海峡对岸的日新月异;另外,大陆本身的成长发展更是一步步踏上了由大转强的台阶。这些变化已经在台湾的年轻群体中逐渐发酵,“天然独”已在解构当中。 换句话说,民进党的作法是想透过割裂“过去”来“独化”台湾的年轻世代,巩固“台独”的基本盘。然而,两岸大势的推移却告知台湾的年轻人,大陆拥有光明的前景,机会无穷的“未来”,两岸之间多沟通、多往来,一起推进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台湾青年才有出路。 如此的分析给我们的启示是,割裂过去的“独”化势力已经由盛转衰了,拥抱未来的统一动能则是方兴未艾。所以,大陆的朋友在看待两岸关系时,不妨更从容自信一些,更淡定泰然一点,在坚决打击“台独”势力的同时,把握住“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朝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努力。两岸终将统一,融合发展才是正道。(庞建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理事长) |
相关阅读:
- [ 11-29]国台办:越来越多台湾民众认识到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
- [ 11-29]台湾最新民调:高达74%民众认为两岸关系稳定重于军备对抗
- [ 11-29]在更高的平台上扩大两岸经济合作
- [ 11-29]深化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及新态势
- [ 11-29]完善涉台法律规范体系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 [ 11-29]台湾民调凸显两岸关系的微妙变化
- [ 11-29]解读十八大以来两岸关系的新态势和新成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