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两岸两会第十一次会谈已正式结束了,两会也签署了避免双重课税以及飞航安全两项协议。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27日发表评论说,此次会谈距离第十次会谈,已过了一年半的时间,这中间经历了太阳花运动、“九合一”选举、以及反课纲活动,台湾接下来明年又要举行领导人选举,这些变化让这一次的会谈变成了一次非典型会谈。

文章说,所谓非典型会谈,就是从媒体报导中可知。换句话说,这次会谈的主要目的不是会谈,而是藉会谈来传达讯息。这些讯息,当然也可以平时即向媒体说明,但论效果,还是在会谈的时机最能引起注意。

根据大陆媒体报道,林中森会见张志军时,张志军表示,“如果没有‘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的政治互信以及相关制度化协商机制就会坍塌。”这一句话,用了坍塌这两个字,显然经过斟酌,用以表示其后果之严重。当然这不是说给林中森听的,而是说给蔡英文以及台湾民众听的。用白话文来说,如果明年是由民进党执政,又如果民进党不接受“九二共识”,那就没有政治互信,也没有两会协商,至于过去所签的协议,大陆则是不愿此时说死,但保留未来收放的弹性。

大陆的态度,其实早在预料之中,该报也曾多次指出,大陆不可能在“九二共识”这个门槛上有所退让。大陆处理对外关系,一方面非常务实,另一方面也强调原则,尤其是长期性的原则。“九二共识”虽然形之于1992年,但在2005年之前,尚不足成为政治互信基础,一直到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与胡锦涛共同发布五项和平愿景之后,才正式成为政治互信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九二共识”已列入大陆的正式文件之中,这代表大陆已不可能在此一议题有所退让。对大陆来说,如果“九二共识”可退,那就无可不退了。

此外,对大陆来说,两会协商中断,并不代表两岸交流中断。假设两岸交流持续,而两岸协商中断,那其实受到伤害的是台湾的利益,因为交流所衍生的问题无法解决,原有协议所产生的问题无法处理,像陆客中转这样的议题更不用说了。当然,台当局如果想要管制交流,那就会回到陈水扁当局时期,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交流就化明为暗,政府想管也管不了。

或许有人质疑,柯文哲没接受“九二共识”,不是也去上海参加双城论坛了吗?该报评论日前已指出,台当局与地方城市首长是两套标准。像柯文哲,也表态对“九二共识”表示尊重与理解,而不是像李登辉与民进党一样全盘否认。至于台当局,张志军的说法已明白指出,理解与尊重是不够的,必须双方都接受,才能在既有基础上继续往前推进。

“九二共识“对大陆来说,是最低门槛,是政治互信的门票;但对民进党来说,却是一个高门槛,是政治赎金。这出戏会怎么演下去,目前尚未可知,但台湾民众可不能以为自己只是观众而已,事实上,台湾民众也是戏中人,也可以决定戏怎么唱,不是吗?

经过6年的折冲和努力,《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8月25日终于正式签订,此举得到两岸业者的高度肯定,认为两岸租税协议将创造多赢效果:一是减少两岸经济往来中的双重课税现象,减轻两岸投资者的税收负担;二是提供协议优惠税率,创造良好税收环境,并建立相关争议解决及税务交流合作机制;三是业者的个体资讯得以保护。可以说,协议体现善意,得来实在不易。

一直以来,两岸经济互动活跃、贸易投资关系紧密,台湾对大陆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62%,大陆早就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但是两岸之间却一直没有税收减免和争议解决的机制。为了跟上两岸经贸互动脚步,为两岸企业和个体争取利益,从2009年起,洽签租税协议就提上了两岸两会议事日程,并一度要在两岸两会第四次会谈期间签署。不过,由于协议的技术难度,也由于一些台湾民众的疑虑,协议文本一直无法确定。

租税协议技术难度高,需要时间周详研究,这可以理解;台湾民众特别是大陆台商对协议顾虑多多,则纯属不必。因为,两岸商签租税协议的目的,不是要查税,而是要减税、免税,此其一。有人担心协议中会有资讯交换的安排,其实两岸双方对此已有共识,不会自动交换个人所有资讯,所以这方面的疑虑也是不必要的,此其二。这次签订的租税协议,明确了四不原则,包括“不溯及既往”、“不用于刑事侦查”、“不作税务外用途”及“非具体个案不提供”。这再次说明,所谓的税务资料交换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两岸租税协议将创造一个多赢的局面。就拿台湾来说,两岸租税协议可以有效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负,增强台商在大陆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陆资企业和外商来台投资,从而增加就业和消费,扩大税基,促进台湾经济长期发展。台湾的财政部门以2011年的数据算了一笔账,认为协议可为台商、陆商分别减轻税负39亿元新台币和1亿元新台币,并使台湾税收净增81亿元至133亿元新台币。

其实两岸租税协议还有几项突破,比如早年经第三地转投资大陆的台商,未来只要实际管理处所位于台湾、依台湾税法纳税者,均可适用避免双重课税。再比如对台湾较有利的物流、营造等产业,租税协议也规定,特定经营期限内的营业利润免征所得税。

不过,按照台湾的做法,两岸租税协议还将送“立法院”备查或审查。冀望两岸租税协议早日生效,造福两岸同胞。(吴亚明)

  过去36年台湾错失了什么?错失了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当前世界排名第二、未来经济规模最大的经济体在身边崛起时所带来的机遇。1978年到2014年,中国大陆的年均GDP增长9.7%,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的速度,也高于日本(9.2%)、台湾(9%)、韩国(8.5%)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中国大陆36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为周边经济体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回过头来看,对大陆不设政策障碍、与大陆经济结合紧密的周边经济体,发展表现都会优于情况相反的那些地区。例如,当年日本经济水平遥遥领先亚洲四小龙,但在大陆崛起的这36年间,与大陆经济结合更为紧密的新加坡、香港的人均GDP已经先后超过日本,韩国人均GDP也有望近年内超过日本,只有对大陆保持诸多政策限制的台湾表现逊色,由曾经的四小龙的龙头换成了龙尾的角色。

  难道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还不够密切吗?是的。第一,台湾与大陆的潜在经济联系程度本来就高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台湾在语言、文化、地理、历史等多方面都具有与大陆密切经济的优势,如果没有官方政策限制,两岸自然的潜在经济联系水平会远比现在高。第二,台湾当局对大陆的经济政策限制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中最多的。自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台湾在蒋经国时代有“三不政策”(不接触、不鼓励、不干涉),李登辉时代有“戒急用忍”政策,陈水扁时代有“积极管理”政策,直到马英九时代台湾当局才主动而非被迫对大陆实施一些经济开放政策,尽管如此,当前限制程度也远高于大陆所有的经济伙伴(参见《正视两岸经济关系瓶颈期,开拓两岸经济合作新领域》)。第三,虽然与其它小龙相比,台湾对大陆经济依赖度不低,但如果没有太多的人为政策限制,两岸经济联系程度将更加密切,台湾经济表现也必然更好。1990年代以前,美国是世界经济火车头,台美之间的政策限制远少于当今两岸,当时台湾经济表现是亚洲四小龙之首;近20多年,中国大陆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经常超过美国,台湾却因大量政策限制阻碍了自身经济与这个世界经济引擎的同步发展,抑制了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的潜在高依赖度,导致经济增长水平被政策限制极少的其它亚洲三小龙超越。

  当前与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机遇在哪里?还是大陆。虽然台湾已于2011年进入了人均GDP的2万美元时代(2014年2.3万美元),高于大陆的7600美元,但与新加坡的5.6万美元、香港的3.9万美元、日本的3.6万美元、韩国的2.8万美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台湾没有理由放弃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可是如何发展?同为海岛型经济,人均GDP进入2万美元时代后,日本27年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6%,英国19年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2.2%,台湾有什么理由可以实现比日本和英国高得多的经济增长速度?最新报导,台湾第二季经济增长率仅为0.64%,岛内媒体惊呼今年经济增长“保三(3%)”无望,台湾经济恐将陷入长期低迷。事实上,3%以下可能就是台湾经济的新常态。大陆经济也进入新常态,但大陆降速后的经济增速仍有7%,而且大陆主流经济学家均认为这个速度还将至少保持10年以上。因为大陆城市化率现在不到55%,工业化率不到70%,居民消费只占35%,基础设施类公共资产只是美国的1/5,人均GDP是美国的1/7,这些情况表明大陆经济发展空间巨大,增长潜力仍在,两岸合作优势仍在。台湾如果能够抓住下一个10年,利用好大陆经济转型及中高速发展的机遇,仍有可能重新焕发出后劲十足的经济表现。


  怎样能更充分利用大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主要是持续加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的建设。在两岸货贸协议、争端解决协议尚未签署,两岸服贸协议在岛内尚未生效的情况下,8月25日两岸两会第十一次会谈在福州签署的《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简称“两岸租税协议”),为密切两岸经济联系、促进台湾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打开了一扇便利之窗。

  宏观来看,“两岸租税协议”可以进一步优化两岸投资环境,强化两岸税收合作。协议通过制定优惠合理的协议税率,为两岸企业提供相对稳定、透明、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和条件;协议搭建了税收合作的平台,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税收征管秩序,消除潜在的税收不公平现象。微观来看,“两岸租税协议”有利于两岸企业降低税收负担、公平税收待遇、有效解决争议。协议通过划定征税的权限,明确税收抵免的方法,将有效消除重复课税现象,切实降低两岸经济往来中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协议有关非歧视待遇的规定,有利于避免税收歧视,确保投资者享有不低于当地居民的税收待遇;协议建立了两岸税收争议相互协商的解决程序,通过制度化安排,为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救济渠道。

  “两岸租税协议”的内容,一是明确了该协议的适用范围,两岸居民都适用,但不包括仅在一方有收入的居民,因为这种居民只对一方有纳税义务;二是规定了税款征收范围,包括营业利润、海运及空运收入、投资所得及财产收益、个人劳务所得和其它所得;三是解释了消除双重课税方法,基本原则是从哪边获得收入即向哪边缴税,另外一边不再征收;四是对非歧视待遇、协商联系机制、资讯交换方式、协助征税办法、业务交流形式等议题做出安排。“两岸租税协议”的附件还对一些用语的内涵作出具体说明。例如,协议中“居民”的含义,原则上按各自税务规定的定义处理,但依第三方法律设立的任何实体按实际管理机构(处所)的所在划分,实际管理机构(处所)指企业实际作出重大管理及经营决策的机构(处所),这项规定就为很多在第三地注册后、来大陆投资的台商提供了适用条件。再如,协议适用哪些税种(税目),附件中规定大陆方面为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台湾方面为营利事业所得税、综合所得税及所得基本税额。

  由于“两岸租税协议”覆盖面广,百万大陆台商与台干都能受益,不仅能节省税收支出,还让税务纠纷处理有了法律依据,台商在大陆投资获得更多保障,对推动和密切两岸经济交流作用明显。正是由于该协议对广大往来两岸的职场人员影响重大,签署“两岸租税协议”的呼吁早就成为两岸工商界的心声,两岸相关部门虽然2009年起就对该议题展开商谈,但因细节繁琐、争议较多拖延至今。即使迄今已延宕6年,并不意味着签署后的“两岸租税协议”马上就能生效,该协议还需送交台湾立法机构审查,象“服贸协议”一样通过立法机构审查后才能生效。若一切顺利,最快也要2016年元月才能使民众获益。希望这项协议在岛内审查时不要再受到政治刁难,能够尽快发挥它的应有功能,让往来于两岸的台湾企业和人才能够轻快地跑起来,更多更好地利用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经济的向上提升带来越来越多的活力和动力。

  朱磊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东南网8月27日讯(福建日报驻台记者 李芳)25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第11次会谈在福州举行,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简称“租税协议”)和《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简称“飞安协议”)。台湾舆论称,两项协议贴近民生,为两岸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台湾《联合报》在焦点版用近全版进行了报道。该版头条报道指出,两岸两会领导人第11次会谈签署了两项协议,是时隔一年半两会再度签署新的协议。其中,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生效后,估算可为台湾增加税收81亿到133亿元(新台币,下同),为台商减少税负约39亿元。

该报结合图表详细介绍了此项协议的重点内容及其主要影响,并在一则报道中指出,台资企业对该协议的签署普遍乐观其成。台湾对外投资近三分之二前往大陆,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签署后,台资企业在大陆所得可享优惠税率5%,且不会双重课税。

台湾皇延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主营工程设计规划,与一般投资性产业相比,设计行业的利润较为微薄,因此,控制经营成本和提高效率成为重要课题。皇延创新总经理魏孝宇告诉记者,据测算,“租税协议”生效后,公司经营成本有望降低15%以上。他强调,这样的优惠对于处在全球竞争环境之下的企业来说是相当巨大的。魏孝宇说,由于第三产业投入成本本身不高,所以可能成为“租税协议”最大的受益者。

台湾《联合报》也表示了对“飞安协议”生效的期待。《联合报》指出,协议生效后,未来两岸航空公司可委托对方维修机构代为执行适航安全检查以及签放作业,不仅提高飞航安全、减少班机延误,也将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协议的签订也为“两岸一日生活圈”的构建增加了安全保障。

相较于协议即将带来的红利,台湾《旺报》更加强调两项协议生效的基础。《旺报》刊文说,承认“九二共识”是两岸协商的基础,只有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果,才能不断为两岸民众带来实惠和好处。

  陈德铭门口欢迎林中森。王东明 摄

中新社北京8月26日电 题:坚持“九二共识”两会协商再结硕果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两岸两会领导人第十一次会谈25日在福州举行,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和《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这是2008年以来,两岸在坚持“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上,两会协商取得的最新成果。

至此,两岸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七年来,已签署23项协议,并达成一系列共识。回顾上述成果产生的历程可以发现,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是两会协商得以持续向前推进的宝贵经验。

近年来,两岸双方从最高领导人到两会负责人,都反复强调“九二共识”的重要性。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台湾客人时,多次提及“九二共识”。2014年2月,习近平会见时任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一基础是两岸关系之锚。只要这个基础得到坚持,两岸关系前景就会越来越光明。如果这个基础被破坏,两岸关系就会重新回到动荡不安的老路上去。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也多次谈到坚持“九二共识”。今年4月29日,他在台北出席“胡连会”10周年纪念活动时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双方遵守“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稳定前进;有一方不遵守,就动荡倒退。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人民日报》发表纪念文章时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是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向和成果的根本保障。25日,他会见台湾海基会协商代表团时又强调,上述共同政治基础,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两会制度化协商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

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26日在台北谈及两会会谈时也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制度化协商及往来互动的关键,也是台当局推动大陆政策的基础。

此次会谈,两会领导人海协会会长陈德铭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也都多次提及“九二共识”,并强调共识对两会协商的重要性;两会要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相关议题协商,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大福祉及更幸福的前景。

“‘九二共识’已成为两岸主流民意,是跨越海峡的共识。”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台海研究》主编倪永杰2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正是基于两岸对“九二共识”的坚持,双方对两会协商都抱持极大的诚意和耐心,努力促成23项协议,造福两岸民众,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向前推进。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深水区,台湾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对两会制度化协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和影响。与此同时,两会协商议题难度日增。“好摘的果子都已摘得差不多了”,随着议题的进一步拓展,涉及的层面和各方利益越来越多,协商难度也越来越大。

挑战越大,越需固本强基。对于商谈中出现的困难,双方商谈团队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细致的分析和严谨务实的协商,对重点问题进行反复研究,不断积累共识,缩小彼此距离,务实解决问题。据知,此次签署的《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即历经六年协商。

协议的产生值得欣喜,但并不意味着一项普惠民众工作的完成,协议的生效与执行同样重要。近年来,除努力促成相关协议的签署外,大陆方面还认真执行、检讨已经生效的协议,促进两岸和平红利真正惠及广大民众。

七年来,立足于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两岸不断增进互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如今,两岸关系走到新的重要节点,由于台湾复杂的政治生态等因素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制度化协商的进程并不平坦。两岸双方只有坚持维护和巩固“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两岸制度化协商才能不断地开花结果。(完)

东南网8月27日讯(海峡导报特派记者 燕子 林静娴)此番两岸两会第11次会谈在福州举行,受到海内外媒体高度关注,报名采访报道的台湾媒体就多达14家。台媒除了介绍最新两项协议对两岸经贸关系和人员往来的积极作用外,也不约而同聚焦“九二共识”这一两岸两会协商的政治基础。

肯定协议内容 为协商成果点赞

26日《中国时报》,在两岸版位置对两会会谈最新成果进行了报道。对两项新协议,报道提纲挈领,将协议重点内容分条列表,用数字说话,让读者对协议的价值一目了然。对于货贸协议、陆客中转及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等受到普遍关注的议题,《中国时报》也以图表形式,简明扼要报道了双方在这些议题上的沟通进展。《旺报》对两项新签署的协议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作为焦点新闻进行报道。《旺报》报道引述海协会会长陈德铭的讲话,指出“两岸协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即使商谈复杂性和难度相应增加,两会协商也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联合报》的报道也强调,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生效后,估算可为台湾增加税收81亿到133亿元(新台币,下同),为台商减少税负约39亿元。

除了平面媒体,台湾其他媒体也对此次两会会谈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无论是两会领导人会谈还是张志军会见林中森一行,台湾“中央社”的特派记者都发回了即时新闻。“中央日报网路报”则以《为台商减轻税负的好协议》为题,通过多名大陆台商的切身感受,为两岸两会的协商成果点赞。

凸显“九二共识”切中台民意核心

此次两会会谈过程中,无论是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还是两岸两会领导人,在多个场合都提及“九二共识”对两岸和平发展、对两岸两会协商的重要性。台媒也不约而同,抓准了“九二共识”这一当前台湾民意核心,将其体现在报道的标题中。《中国时报》以《无九二共识 会商恐坍塌》为标题,报道了两岸双方对“九二共识”的同声疾呼,并对张志军的谈话进行了重点报道。《旺报》的报道则以陈德铭在两会领导人会谈中四提“九二共识”的细节切入,并配发评论表示,“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没有九二共识,两岸协商机制可能坍塌’的一席话,正是要清楚地让民进党知道不要存有过多幻想。”评论认为,如果民进党准备执政,迟早要面对“九二共识”这个问题。“中央日报网路报”的观察文章指出,出“九二共识”可谓此次两会会谈的最大焦点。台湾东森新闻的报道也引用相关内容,报道张志军致词时强调的“若没有九二共识的两岸政治基础,两岸建立的政治互信和相关商谈机制就会坍塌,陆方不乐见这样的局面出现,盼台湾人民作出‘正确的选择’。”

两岸两会领导人第11次会谈再获新成果,25日签署《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26日出版的台湾主要报纸均大篇幅进行了报道,对此给予积极评价。

《联合报》在焦点版用近全版进行了报道。该版头条报道指出,两岸两会领导人第11次会谈签署了两项协议,是时隔一年半两会再度签署新的协议。其中,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生效后,估算可为台湾增加税收81亿到133亿元(新台币,下同),为台商减少税负约39亿元。

该报结合图表详细介绍了此项协议的重点内容及其主要影响,并在一则报道中指出,台资企业对该协议的签署普遍乐观其成。台湾对外投资近三分之二前往大陆,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签署后,台资企业在大陆所得可享优惠税率5%,且不会双重课税。

《联合报》引述台湾当局财政主管部门副负责人吴当杰的说法称,此项协议将送台立法机构审查通过才能生效,若一切顺利,预计明年元月后可望生效。

该报还指出,两会签署的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不仅能确保飞航安全,降低业者的营运成本,减少班机延误时间,也能增加台湾维修厂产值。

台湾报纸还报道了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25日会见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一行时的讲话。

《中国时报》以图表形式介绍了两项协议的重点,突出报道了张志军会见林中森时指出,如果没有“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的政治互信以及相关制度化协商机制就会坍塌;以及林中森回应表示,两岸已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务实解决问题,未来更应坚持此一基础,持续推动互利双赢的两岸关系。

《工商时报》在两岸焦点版大篇幅做了报道,以图表重点介绍了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报道指出,对于历经多年协商终于签署的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台商盼能尽快生效执行。

该报报道还指出,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签署后,台湾各航空公司一致叫好,估计未来可省下在大陆重要航点派驻维修人员以及为大陆二、三线城市航线派遣随机维修人员,以及运补零件、器材和处理航班延误产生的巨额费用。(记者陈键兴、孟昭丽)

两岸两会第十一次会谈25日在福州签署《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两岸专家及业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两项协议攸关民生切实福祉,为两岸飞行安全提升水准,并进一步降低投资壁垒。

中国民用航空局总工程师张红鹰参与了飞航协议谈判相关工作。他在会谈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协议的本质就是在两岸民用航空界建立互信基础上统一标准,建立平台,建立互信、信息交流机制。

目前,两岸已有61个总航点,每周定期航班总班次为890班。据有关统计,随着大陆居民赴台游的热度持续攀升,预计今年两岸航线的旅客人数和起降架次较去年增长6%和11%。

大陆民航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两岸往来旅客已突破1000万人次,但双方航空产品及零组件还未相互认证,航空公司的维修和检查都需专人随机执行,大大增加了成本支出。协议生效后不仅能减少因机械因素导致班机延误等问题,更能提升飞行安全。

台湾“中华航空”发言人郭兴长表示,希望协议生效后,两岸民航主管机关建立双方飞航标准与适航监督管理机制,未来进一步建立紧急维修支援、航机检修等常态性合作,这将有助大幅节省维修时间、人力及运补成本,增进飞航安全,提升旅客服务品质。

他表示,协议签署生效及认证程序完备后,将缩减维修成本。华航将可在大陆委托机务全代理,通过认证合格的修理厂及人员执行检查及签放作业。其次是提高航班效率:现行两岸尚未认可航空产品、零附件的适航挂签,航机若须更换零件,航空公司只能以随机器材或自其他地运补至大陆。协议生效后,航空业者可立即由当地修理厂取得获两岸核可之零附件装用,大大减低航班延误情形,同时降低运补器材的成本。

长荣航空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协议的签署无论是对飞航安全、旅客还是两岸业者都有所益助,是“三赢”。

两岸避免双重课税曾列入两会第四次会谈的优先协商议题,历经6年终于在第11次会谈上“瓜熟蒂落”。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盛九元表示,税务合作涉及到双方征信开放的公权力合作问题,协议签署说明两岸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政策得以有机衔接。

协议条文显示,适用现行税种大陆方面为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台湾方面为营利事业所得税、综合所得税及所得基本税额。台湾区钟表工业同业公会秘书长蔡汉钦表示,协议签署让在大陆的台商和台湾从业人员避免税务上“被剥两层皮”,为企业减轻税负,个人劳务报酬也可享有减免税优惠。

台湾汉吉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汉庆表示,该协议签署让处理税务纠纷有了法律依据,台商在大陆投资更获保障。

“协议对个人影响更直接,受益面更广。”盛九元表示,过去由于两岸个税起征点、缴纳比例不同,往往台湾公司在大陆采取薪资“两制”:在大陆拿基本工资,其他在台湾领取。但这样一旦在大陆的台干、台胞需要投资、兴业、置产,又涉及从台湾合理汇入资金的麻烦。

“协议使两岸民众可选择区域分配收入,实现税赋更加合理化,也让两岸互相投资相互壁垒和障碍进一步降低,为两岸经贸交流带来更透明、公平的环境。”他说。(记者李寒芳、钱春弦、许雪毅、陈键兴)

东南网8月26日讯(海峡导报特派记者 燕子 林静娴 文/图)昨天,两岸两会第11次领导人会谈在福州举行。大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签署了《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和《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回顾总结了两会签署的21项协议的执行情况,并确定了两会今后会谈协商的几项议题。

《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约定了对两岸经济往来中产生的各类所得的征税权限和优惠税率,明确了当双方均对一项所得征税时各自采取消除双重课税的方法,承诺给予对方居民非歧视税收待遇,并为此建立两岸税务联系机制。协议的实施,将有效消除重复课税、降低相关企业与个人税收负担,有利于促进两岸相互直接投资、密切两岸经济关系。

《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规定,双方将建立相关业务交流合作平台及监督管理合作机制,就两岸航空机构、航空产品及航空人员等证照管理、飞行标准与适航有关专业认可事项等做出具体安排,建立联系通报机制和意外突发事件协调处理机制。协议的实施将有利于完善民航飞行安全管理、降低民航企业经营成本、深化两岸民航交流合作。在此协议基础上,双方讨论了推动两岸民航事故调查合作与作业机制事宜。

双方还讨论了大陆居民经台湾中转及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往来事宜。该议题有利于促进两岸航空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降低两岸同胞往来成本,也有利于促进两岸空运直航发展。

两岸两会并就下一阶段协商议题安排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继续推进ECFA后续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协议、大陆居民经台湾中转及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往来、两会互设办事机构、两岸环境保护合作等议题的磋商。双方就推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议题交换了意见。

陈德铭表示,实践充分证明,两岸协商面向的是社会各个领域,受益的是两岸社会大众。两会协商任重道远,前景广阔。随着两岸关系向前发展,需要双方协商解决的问题也在增加。两岸同胞对今后两岸协商抱有热情的期许,商谈复杂性和难度也相应增加。两会协商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协议签署后,海协会与海基会分别召开记者会,对签署的两项协议和两会第11次会谈相关情况进行说明。


协议解读

《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

一减二增三获利

25日下午,海协会与海基会分别举行记者会,介绍此次两会会谈的情况。因为两项协议历经艰辛终于签署,记者会的气氛因此颇为轻松,两岸媒体也开始就协议的诸多细节展开提问。最受关注的《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涉及内容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台商持续关注,此次签署的协议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在记者会上介绍,这项协议参照了税收惯例,又具有双向互惠、两岸特色和有效保障三个特点。协议不仅能为两岸企业提供更加稳定、透明、有竞争力的环境,促进两岸双向投资和人员往来,也兼顾了两岸的历史现实,立足于共同发展。

海基会也表示,协议本着平等互惠原则,并兼顾各自税法的规定、经贸往来情况及租税协定政策等因素,就跨境经济活动取得的各类所得,商定合宜之减免税措施,希望可以减轻两岸民众及企业所得税负、增加双方在对方投资的竞争力,并增加双方投资环境的吸引力,更可开创人民、企业及“政府”三方获利荣景,达到“一减、二增、三获利”的正面效益。

《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

降低飞航风险

两岸的空中客运航班数,每周即将达到890班,每年超过5000万人次搭机往返两岸,极大地便利了两岸民众往来;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总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次,拉动了台湾内需市场,给众多行业带来了发展机会和经济效益。如此频密的人员往来,凸显了民航飞行安全的重要性。

据介绍,飞机每趟飞航前均须有合格维修人员执行适航检查及航机签放作业,以确保每次飞航的安全;但两岸间的相关产品及零组件未能相互认证,导致航空公司维修检查均须专人随机执行。《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的签署,能够直接推动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监理部门合作,可降低所有可能存在的飞航风险,确保两岸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海协会表示,这项协议是两岸民航合作的最新成果,明确了双方保障民航飞行安全的合作领域和目标。出席记者会的大陆民航局总工程师张红鹰也从专业角度解读了这项协议。他认为,两岸民航在建立互信的基础上签署这项协议,两岸民航安全水准也将有新的提升。


声音

陈德铭:

坚定维护“九二共识”

海协会会长陈德铭昨天表示,一年多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关系虽遇波折但仍砥砺前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稳中有进,两岸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陈德铭表示,两岸协商谈判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重要途径,2008年以来,两会商谈的每一项议题、签署的每一项协议,都把以民为本、为民谋利作为出发点。陈德铭强调,我们要关注民生,更加重视两岸各界的感受和期待,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两岸基层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25日签署的《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和《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两项协议,都是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惠及两岸民生的重要成果。

陈德铭指出,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当前,两岸关系处于新的重要节点上,我们要坚定维护“九二共识”这一政治互信基础不动摇,继续推进两岸制度化协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做出新贡献。

林中森:

和平发展决心不动摇

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昨天两会第11次会谈致辞中强调,过去一年多来,两岸关系虽有一些小波折,但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两岸各项协议、互动交流合作仍持续不断精进。

林中森表示,2008年两岸恢复制度化协商,就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务实解决问题。未来双方更应坚持在此基础上,持续推动互利双赢的两岸关系。

林中森也借此机会,对不久前发生的天津港爆炸事故表达最诚挚的关怀与慰问。林中森表示,台商已发动捐款,海基会也愿意尽最大力量提供必要协助。同时,林中森也感谢大陆方面在新北市八仙尘爆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表达关怀与提供支援。“患难见真情,两岸相互间的真心关怀、协助,是进一步增进互信理解的最大助力。”林中森如是说。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见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称维护“九二共识”是确保两会商谈进程的关键

东南网8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林静娴/文 中国台湾网/图)昨日下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福州于山堂会见了前来出席两会第11次会谈的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一行。张志军强调,维护“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是确保两会商谈进程的关键。

张志军首先对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第11次会谈圆满成功表示祝贺。他说,《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两岸税务合作,降低双向投资成本,减轻两岸企业负担。《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民航安全管理,降低事故风险,助益两岸民航业健康、有序发展。

张志军说,自2008年以来,两岸两会在“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恢复商谈,通过七年的努力,签署了23项协议,并达成多项共识。我们当然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能够继续保持和发展下去,为两岸民众带来更多福祉。

张志军还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程和正反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两会制度化协商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强基固本,两岸关系才能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行稳致远,两岸制度化协商才能不断取得新进展,才能不断给两岸民众带来实惠和好处。如果没有“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的政治互信以及相关制度化协商机制就会坍塌。

张志军说,我们期待两会制度化协商能够在坚持共同政治基础上,砥砺前行,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生福祉做出新贡献。

海协会会长陈德铭等参加会见。

两会花絮

海协会赠海基会德化白瓷

按照惯例,海协会与海基会都会在签约仪式之后互赠礼品,而海协会赠送的礼品,往往都带着会议举办地址的特色。昨日,陈德铭会长代表海协会赠送给海基会的礼物,正是有着“中国白”之称的德化白瓷,也是福建省传统民间艺术的精粹之作。

据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介绍,这件德化白瓷雕刻作品名为《踏浪送福》,雕刻以浪花为底座,以葫芦为背靠,点缀梅兰竹菊和牡丹等群芳,充分展现了德化白瓷质地细腻、温润如玉的独特形制。雕刻构思寄托了大陆同胞对两岸和平发展和两会制度化协商的殷切期望,浪花象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元宝象征着两岸两会的制度化协商造福民生;百花齐放象征着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盛况万千、蔚成潮流。

海基会赠送给海协会的礼品,则是一件现代陶艺品《吉兆庆丰》,是台湾陶艺大师伍坤山的作品。

中新社厦门8月25日电 (林春茵 陈悦)25日在福州举行的两岸两会第11次高层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和《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不少台商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两岸租税协议的签订,是“过了那么久时间终于要盼到的”,将令两岸企业收益。

台盐(厦门)进口有限公司在厦门投资已5年,在企业迅速发展,营业额突破千万人民币的同时,从台湾进口的货物也越来越多。

其总经理廖惠正告诉中新社记者,有一笔从台湾母公司发来的货物,5月26日发出,在海关待了两个多月后,台盐(厦门)进口有限公司才于24日收到这笔货物,“没有租税协议,不但是无法避免双重征税,通关上也会遇上问题”。

“这个问题是就因为两岸在商品价格审议上仍未有统一的标准,导致预审要等很久,这样不仅仅是拖了时间,还增加了不少成本。”廖惠正说,随着两岸租税协议通过,能做价格预审,进出口通关效率随之提高。

廖惠正相信,两岸租税协议,能够增加公司的竞争力,“时间就是金钱,进关时间缩短了,成本也能降低,还能把节省的成本用于市场营销。”

在福建已打拼20年的福州台商协会会长陈秀荣用“鼓掌欢迎”来表达对两岸租税协议的感受。她说,协议能消除重复课税,降低相关企业和个人税收负担,对于台商未来的投资是有利的,“我们在这边投资会很安心”。

廖惠正则相信,两岸租税协议的签署合作受益的可不只台商,陆企赴台投资也能减免许多课税问题。廖惠正说:“两岸租税协议最核心的就是能避免双重课税,而且也能带来成本降低,这有利于活络两岸的市场,实现双向互动互赢。”(完)

中国台湾网8月25日福州讯 (记者 何建峰 张洁)海协会、台湾海基会领导人第十一次会谈25日上午9时在福建省福州市世茂洲际酒店举行。会议由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共同主持。这是两岸两会自去年2月27日台北会谈后时隔近一年半的再一次会谈,也是2008年恢复制度性协商以来第六次在大陆举行会谈。

在今天的会谈中,双方将就两岸两会即将签署的《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进行最终的意见交换并确定。 

昨天中午,海协会为抵达福州参加两岸两会第十一次会谈的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一行举办了欢迎仪式。在欢迎仪式中,海协会会长陈德铭表示,两岸两会在遵循“九二共识”,维护两岸同胞福祉的担当和责任下,顺应民意,排除干扰,克难前进,一年多来取得了新的成果。今后前行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希望我们能够继续遵循“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珍惜历史给我们的机遇,牢记历史的启迪,更加努力工作,注入我们的活力,做出我们的贡献,为两岸人民谋取更大福祉。

昨天下午,海协会、台湾海基会领导人第十一次会谈预备性磋商在福州举行。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与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施惠芬共同主持磋商并分别致辞。双方核对了《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文本草案,就大陆居民经台湾中转及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往来事宜交换了意见,讨论落实了正式会谈及签署协议的各项准备事宜,初步讨论了下次会谈议题。双方确定将上述文件提交两会领导人讨论、签署协议。(完)

两岸一根同脉 风雨共舟

陈德铭、林中森参访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东南网8月25日讯(海峡导报特派记者 燕子 林静娴)昨日下午,海协会会长陈德铭夫妇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夫妇,一同参访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抚今追昔,陈德铭与林中森都有着各自的感慨。

海协会会长陈德铭说,通过船政文化博物馆的参观,从侧面体会到了闽台之间的渊源与联系。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两岸同胞一根同脉,风雨同舟。我们一定要更好地学习先人的精神,继续谦虚好学,博采众长,发展两岸经济,同时我们还会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更多地为两岸民众谋福祉。

林中森表示,台湾人对于创立船政的左宗棠、沈葆桢、詹天佑等洋务运动人士都很熟悉,都是从小在课本上就能够学习到的人物。“福州马尾是两岸造船、造飞机的发祥地,这一技术和根基也传承到了海峡两岸,两岸的海军将领不少是马尾船政所培养的人才。”他强调,科技兴国,人才兴国,马尾船政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两岸发展同步,结合两岸的经济巧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提升,不断壮大两岸经济,提升民众福祉。

东南网8月25日讯(海峡导报特派记者 燕子 林静娴)导报讯 两会第11次领导人会谈,备受期待。回溯过往,自2008年恢复商谈至今,两岸两会已举行10次会谈,签署21项协议,并达成多项共识和共同意见。

2008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9年之久的制度化协商。时任两会领导人陈云林、江丙坤在北京签署了“两岸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

同年11月,陈云林率团访台,两会领导人第二次会谈签署了两岸空运、海运、邮政、食品安全四个合作协议,两岸由此基本实现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2009年4月,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在南京举行,签署了“空运补充协议”、“金融合作协议”、“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并就“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事宜”达成原则共识,两岸至此实现全面、直接“三通”。

同年12月,陈云林与江丙坤在台中举行两会领导人第四次会谈,签署了“渔船船员劳务”、“农产品检疫检验”和“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

2010年6月,两会领导人第五次会谈在重庆举行,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和“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两岸经济关系跨入新纪元。

同年12月,陈云林与江丙坤在台北举行两会领导人第六次会谈,签署了“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

2011年10月,两会领导人在天津举行第七次会谈,签署了“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

2012年8月,陈云林与江丙坤在台北举行两会领导人第八次会谈,签署了“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和“两岸海关合作协议”。

2013年6月,新任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新任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上海举行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签署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并就解决金门用水问题达成共同意见。

2014年2月,陈德铭与林中森在台北举行第十次会谈,签署了“气象”、“地震监测”方面的合作协议。

两会第11次领导人会谈今举行

与上次会谈间隔一年半,是2008年以来等最久一次

东南网8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25日,海协会会长陈德铭将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福州举行第11次正式会谈,讨论并签署两项新合作协议。陈德铭昨日表示,本次会谈与第10次会谈间隔了一年半,是2008年两会恢复制度化协商以来,两次会谈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也因此备受各方面关注。

24日上午,林中森率海基会协商代表团抵达福州,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赴机场接机,陈德铭在福州世茂洲际酒店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当日下午,郑立中与海基会副董事长施惠芬共同主持了第11次会谈的预备性磋商。

双方核对了《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文本草案,就大陆居民经台中转及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往来事宜交换了意见,讨论落实了正式会谈及签署协议的各项准备事宜,初步讨论了下次会谈的议题。双方确定将上述文件提交两会领导人讨论、签署协议。

此次两会领导人会谈,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据了解,共有48家媒体的104名记者报名采访报道。其中,大陆媒体26家,台湾媒体14家,港澳媒体6家,国外媒体2家。

声音

海协会会长陈德铭:深信和平发展是台湾主流民意

“我始终深信和平发展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两岸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待。”

陈德铭强调,两岸两会在遵循“九二共识”,维护两岸同胞福祉的担当和责任下,顺应民意、排除干扰、克难前进,一年多来又取得了新的成果。今后前行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希望两岸两会能够继续遵循“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继续努力工作,为两岸同胞谋取更多福祉。

陈德铭表示,相信25日两岸两会领导人会谈的成果能够基本满足各界期待,特别是两岸投资者、台湾企业家朋友们,能够减轻他们的税务负担;并使两岸航行中的安全系数有所增加,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

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两岸已造了21条“高速公路”

两岸两会自2008年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制度化协商以来,已经举行了10次会谈,签署了21项协议,“等同为两岸交流合作营造了21条高速公路”。林中森认为,现在两岸关系处在60多年来最佳的时刻,两岸关系处在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林中森表示,去年两岸人民往来达到941万人次。这样紧密交流,让两岸的飞航安全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两岸两会达成共识,此次会谈要就两岸民航飞航安全以及适航合作签署协议,确保两岸人民安全。

林中森也指出,两岸投资交流日益紧密,两岸两会达成共识,要就两岸避免重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签署协议,使两岸企业能够减轻负担,提升竞争力。

林中森强调,只要对两岸交流合作有利的事项,只要对两岸人民福祉有帮助的事项,两岸两会都会协商并纳入未来签署协议的议题。期待通过协议的签署,使两岸交流合作更加紧密,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大福祉,也为全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延伸

一项协议打磨六年才结果

“好事多磨”的两岸两会第11次会谈

“历经六年的反复打磨,终于花开果成!”对于两会第11次领导人会谈,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昨日将之称为“好事多磨的会谈”,尤其是“两岸避免双重课税”问题。

即将在这次会谈中大功告成的“两岸避免双重课税”,是备受两岸瞩目的协议。

早在两会第四次会谈中,它就已经被列为优先协商议题,但历经多个寒暑,却始终难产。郑立中说,在协议商谈过程中,大陆始终秉持互谅互让、互利共赢的原则,尽最大努力考虑台湾需求,作出合理合情的安排。

郑立中表示,即将签署的《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和加强税务合作协议》,将有效优化投资环境、降低税收负担、公平税收待遇、强化税收管理,及时解决争议,使两岸的企业和个人直接受益。据估算,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生效后,每年可为台商减负39亿元(新台币,下同),并使台湾税收净增超过80亿元。

本次商签的另一项协议,是《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用郑立中的话说,该协议能有效保障两岸民航飞行安全、降低两岸航空公司运营成本,为两岸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他也强调,这次会谈在两岸关系处于重要历史节点之际召开,将系统总结、回顾2008年以来,两会协议执行的情况。就下一步协商议题初步交换意见,客观解释两岸协商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激发两岸同胞对两会协商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深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