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玉林 □ 杨欢 “太阳正晒,休息一会儿再干。”“没事的,都戴着草帽,晒不着。”“那就辛苦大家了,我们一起加油干、多挣钱!”在全国巾帼示范基地——贵州暑仲河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晓莉与正在除草的农户交谈着。 贵州暑仲河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油用牡丹基地,由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寨乐镇返乡农民工李晓莉于2015年10月创建。至今,该公司在纳雍县寨乐镇种植油用牡丹500亩,并套种了芍药和脆红李,带动了寨乐镇大寨、平桥、新发3个村5500名群众(精准扶贫户389户1554人,建档立卡贫困妇女380人)种植油用牡丹2600亩。 “截至2016年年末,毕节市还有贫困妇女425068人,她们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可落下的一部分。”贵州省毕节市妇联副主席黄文碧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说,在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妇女不仅是需要脱贫的一个重要群体,而且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支重要力量。 “你看,我的这些新苗长得多好!它还能保持水土呢!”李晓莉指着地里已经长出新芽的牡丹说道。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是毕节试验区的主题。李晓莉的油用牡丹基地不仅带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油用牡丹是国家林业局选定的生态保护树种,其根系发达,能深达地下5米左右。据监测数据显示,种植油用牡丹的地块比荒山荒地每年每亩能减少土壤流失0.8立方米左右,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 “以前我种苞谷,每年能收2000公斤,每公斤卖1.5元,一年才3000元,但是我流转土地给李姐,加上工资差不多上万元了。”寨乐镇平桥村农户龚世举喜笑颜开地说。 2016年9月,李晓莉又将基地扩展到玉龙坝镇,在玉龙坝镇种植油用牡丹500亩,覆盖精准扶贫户50户130多人。预计以后每年基地管理费用50万元,可以解决在家劳动力50人就业(根据油用牡丹生长特性,用工时间长达30年),每人每年可增加劳动纯收入1万元。 “在我们这里务工的主要是精准扶贫户和土地流转户,大部分为农村妇女,因为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没法出去打工。”李晓莉介绍道,“我当初就是想实实在在干一点事,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社会效益。” “放不下了,必须坚持下去!”大方县赛时代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负责人熊绍艳也这样说。 大方县赛时代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坐落在大方县猫场镇碧脚村,刚获得“贵州省巾帼示范基地”称号。合作社的主要经营范围是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经济林木种植及产品加工、销售,果蔬种植、销售,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种子培育、销售。 “赛时代是我们的合作社,熊姐更是我们全村妇女的贴心人。”外来媳妇李艳说。合作社成立以来,带动农户110户,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30户、贫困人口136人(女性贫困人口85人)。 为了产业化发展,带动更多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熊绍艳不断学习、探索,终于找到了新路子。2015年7月,赛时代建起了肉牛养殖基地。养殖场带动了18户农户参与肉牛养殖,其中6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同时吸纳了3名农村贫困妇女长期就业;2016年,赛时代又建起了中华蜂养殖场,农户以入股形式参与,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指导,除了每年的分红外,3年后这些蜂箱完全属于农户。目前,共有中华蜂210箱,带动贫困农户21户58人,其中女性有30人。 看着赛时代的事业风风火火,许多农户也想自立自强,一展拳脚。“我很高兴他们能这样想,光在我的基地上务工是不行的,我一直鼓励他们参与进来,这才是真正的致富路。”熊绍艳表示。 赛时代走向常态化之后,一直不遗余力地帮助农户,不仅提供就业岗位,教给他们种植养殖适用技术。2013年,赛时代对98人进行太子参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培训;2014年,对122人进行天麻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培训;2015年,对160人进行中药材初加工技术培训。 “看着父老乡亲们一个个脱离贫困,我再累也舍不得撂下这个担子。”今年被选为村妇联主席后,熊绍艳更忙了,但她很满足:“不能让跟着我的这些妇女姐妹失去平台,我要发展壮大产业,让社员和农户的产品能够进入市场、站稳市场,让大家富起来。” 纳雍县有油用牡丹基地,大方县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在美丽的百里杜鹃,也有一片5453亩的花圃基地,种植着美国紫薇、大马士革玫瑰等。 该基地由贵州华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种植,是一家集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开发、新技术推广、农业科普教育、高山花卉种子种苗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 4月正是基地的田间管理季节,只见一群群妇女正在地里锄草。“我们都是流转土地给基地后又来这里上班的。”家住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管理区启化村的李家秀告诉记者。该基地土地流转涉及4个村9个组600余户农户,平均每亩地每年获得500元的土地流转费,3年一递增,而且优先聘用土地流转了的农户,保证他们就业。 “我们吸纳土地流转农户在园区务工,解决了300多人的就业,其中妇女超过200人。” 基地负责人吴祖仙告诉记者。 在基地,餐厅、酒店等配套设施相继建立起来。园区工作岗位也相应增加,能够吸纳更多的女性工作者就业。 据了解,自公司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园区周边40余名村民(妇女30人)参观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方向;邀请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到园区考察并向村民讲解种植技术;邀请“三农”专家到园区考察并讲解种植技术及国家相关农业政策。 “技多不压身。对她们进行培训,不仅保证园区基地的用工,更增加了农户的技能,让她们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吴祖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