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标配”食品 厦门馅饼受宠赛过龟
2015-04-01 16:20:32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分析 馅饼不易坏 不担心浪费 洪永钟说,清明闽南自古有“拜拜”的习俗,而用馅饼来“拜拜”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了,并非传统习俗。“改革开放前馅饼都是紧缺物资,平常百姓家一般是没有的,只有工厂的职工才有,碰上做饼,每个工人才能发到10个馅饼。”他说,改革开放后,在“拜拜”的桌台上渐渐多了馅饼的影子。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馅饼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一些传统的祭品如龟粿等,由于容易腐坏,不易存放,加上家里吃的人又少,逐渐被人们所淡忘。而馅饼则比较符合大众口味,既可以做点心又可以做茶配,基本上都能吃完,不会担心浪费。 曾华山说,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在桌台上摆上很多祭品,茶叶、馅饼、旺旺雪饼、发糕、素食等。而馅饼一般全家人都爱吃,所以,馅饼在祭品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声音 祭品多了一种选择 福建省旅游学会执行会长彭一万说,厦门最常见的清明祭祖小食有三样:薄饼(春卷)、糕仔、鼠壳龟。其中,糕仔是将米磨细后,加以白糖、葱头油、花生等制作而成,再用木头印印上图案;鼠壳龟则是清明前后用鼠麴草(也叫清明草、鼠壳草)做成,采摘鼠麴草回家清洗、水煮,剁得细碎,混入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团。油炸花生压碎,加上炒过的黑芝麻和白糖,做成内馅,包好后外面再拓印上龟纹。 “当然祭祖不单单这三样,一般还有猪、鸡、鸭、水果等,有时还会煮几碗菜。发展至今,很多人在其中加入一些现代的饮料、零食等也是很常见。清明期间馅饼热卖也是市民对祭品的一种选择,市民大多用馅饼取代糕仔,这是因为糕仔做起来较为复杂,馅饼则可购买现成,且在口味上更受欢迎。” 链接 清明祭拜食品 薄饼也是“标配”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据介绍,薄饼又叫春卷,做法极其考究、繁琐,必须在立春前后,各种新鲜时令蔬菜上市后才可做成。厦门春卷不经油炸,据说这与古时候的寒食节(春祭)有关。 最早的薄饼是用麦面烙制的薄饼做皮,选笋、豌豆、豆芽、粉丝、豆干、鱼、虾仁、肉丁、海蛎、红萝卜等为主料,各种荤素菜料酌量搭配煎炒焖熟后,适当调味而成。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贡糖,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清明祭扫还要记得带上鸡蛋、鸭蛋,这些食物先祭祀祖先,然后自己再吃。尤其要注意的是,鸡蛋鸭蛋吃完后,蛋壳要留在墓地上。 |
相关阅读:
- [ 04-06]清明祭扫出现新现象 扫描二维码也能缅怀先人
- [ 04-06]鞭炮换鲜花寄托哀思 福州多处现文明祭扫新风
- [ 04-06]福州:清明祭扫,民警护航
- [ 04-06]福州:清明祭扫人多车多事多 民警忙中不乱
- [ 04-05]厦门清明祭扫:网上祭很火爆 生态葬很冷清
- [ 04-03]清明祭扫公交线路均增加车辆 市民可按需要选择
- [ 04-03]公祭英烈慰忠魂,心怀感恩有作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