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问题2】 为什么要让渔民上岸? “原始不等于生态。这些渔船停泊在避风坞内,还保留着原始的生活状态,吃喝拉撒都在水面上,生活垃圾、大小便都直接排入海里,产生了环境污染以及治安、消防等隐患。”针对市民普遍存在的疑问,渔监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释。 自从演武大桥建成通车后,避风坞已经不具备渔港功能。不过,仍有不少渔船长期停靠沙坡尾避风坞内,这样的渔船共计141艘。其中,本地船舶83艘(有证船舶75艘,无证船舶8艘),异地船舶58艘。这些本地有证渔船中,有55艘长期停靠港内未出海,另外20艘也只是偶尔出海。 昨日,住在南溪仔乾街的阮亚婴回忆说:“我小时候,避风坞的水质很好。这几年来,避风坞的环境越来越差,改造很有必要,我们渔民也希望避风坞越来越美。” 【焦点问题3】 疍民文化是否会消失? 有市民提出担忧:渔船退出渔民上岸后,疍民文化是否会消失?对此,厦港街道解释道,疍民是指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的渔民,现在早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疍民,“避风坞的渔民在陆地上都有自己的家,他们的生活已经从海上转移到了陆地上。” 此外,2008年厦港街道为了保护疍民文化,在沙坡尾社区建设了疍民风采展示室,并收集和购买了许多疍民的首饰、衣服、照片等。在今后沙坡尾有机更新中,街道也将寻找合适地址,对疍民风采室进行有机更新,让更多的人了解疍民文化,并传承疍民文化。 【现场】 渔船退出渔民转产转岗 工作启动首日 25艘渔船签约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危婧璟)昨日上午,75岁老渔民阮亚婴早早地来到了厦港街道蜂巢山社区三楼会议室,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在“沙坡尾避风坞渔船退出渔民上岸转产转岗经济补助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四艘船,补助金、奖励金加起来的补助费用超过50万,我真的很满意。”阮亚婴说。 昨日是“沙坡尾避风坞渔船退出、渔民上岸转产转岗”工作启动后的第一个签约日,据了解,沙坡尾避风坞75艘有证渔船(即在厦门渔港监督局登记在册的厦港街道辖区内的小型渔业船舶)可享受补助,昨日已有25艘渔船签订补助协议,占有证渔船的三分之一。记者在厦港街道蜂巢山社区三楼会议室的“一站式服务”现场看到,现场张贴了醒目的办理流程,厦门渔港监督局、沙坡尾边防派出所、厦港街道和各社区的工作人员都集中在这里,相关手续可一站式办齐。 值得一提的是,厦港街道还为转产转岗的渔民提供转业培训费,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让渔民上岸转产后能有一技之长。昨日在“一站式服务”现场,厦港街道劳动保障所张贴了近80个岗位的招工信息。记者注意到,这些工作岗位的年龄限制较少,有的岗位可接受60岁以内的员工。 |
相关阅读:
- [ 05-15]避风坞下半年清淤 接官亭旧牌坊有望重现沙坡尾
- [ 05-13]沙坡尾避风坞下月起封闭整治 将进行海底清淤工作
- [ 04-28]8个月拍摄《沙坡尾》 厦门纪录片将登上央视
- [ 04-28]硬件改造软件提升 沙坡尾片区改造征求居民意见
- [ 04-28]沙坡尾要重现历史记忆 6月份将着手实施改造
- [ 04-27]央视纪录片《沙坡尾》试映 揭秘厦门最古老港口
- [ 04-13]厦门《沙坡尾》:用众筹记录“乡愁影像计划”
- [ 12-18]学生联手走进厦港 用3D图留住记忆中的沙坡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