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本网原创 > 正文

《厦门市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

2019-06-15 11:19:20文洁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邹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东南网6月15日讯(本网记者 文洁)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将于6月15日至21日举行,主会场设在厦门。14日下午,在海峡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厦门市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下文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发布。

记者注意到《若干措施》分成提升厦台“四通”,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造福台湾同胞,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深化文化交流,增进台胞对民族、国家的认知和感情三大部分,共细化了45条具体措施,要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走在前、做在先,把厦门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提升厦台“四通” 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若干措施》提出,要推动厦门与台湾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实现与金门通电、通气、通桥。

在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畅通方面,要打造厦台共同市场、充分发挥厦门自贸片区作用、提升对台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厦台金融合作机制、提升厦台现代服务业合作水平、推进对台现代农业合作、支持台企转型升级发展、支持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比如,新设立台企可按大陆企业申请注册,争取设立五通码头进境免税店。

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方面,要完善厦台联通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厦台直接往来通道、打造台厦欧物流通道、用好厦金海底光缆。比如,推动厦门至高雄、澎湖邮轮航班常态化,增开厦门至高雄的客滚航线,推动加密与台湾地区的空中直航航线,推动厦门刘五店港区对外开放。

进一步促进能源资源互通方面,要探索能源互通新路径、共同保护厦金海域生态环境、做大做好赴台旅游。比如,成立厦门、金门、澎湖旅游联盟,推动厦金游艇双向直航常态化,推进对台航线旅客舱单全面无纸化,推广旅检通道“自助通关”服务。

进一步推动行业标准共通方面,要争取在厦率先实现“一市两标”、扩大对台企资质及行业标准采认、扩大对台胞职业技能资格标准采认。比如,直接确认来厦工作的台湾地区工程序列专业技术人才相应职称。

推进厦金通电、通气、通桥方面,要打造“厦金共同生活圈”、建立完善厦金常态化对接协商机制、推动通过海缆输电方式向金门通电、推动向金门供应液化天然气、推进开展厦金大桥建设的前期工作。


造福台湾同胞 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

《若干措施》提出,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深化落实中央“31条惠及台湾同胞措施”、福建“66条实施意见”和厦门“60条惠及台湾同胞措施”,建成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的示范区。

落细落深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方面,要便利台胞在厦安居乐业、为台胞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加大对台引才引智力度、进一步支持台青来厦创业。比如,台胞凭台湾居民居住证享受厦门居民购房同等待遇,推动台胞在厦使用台湾地区机动车驾驶证和便利换领大陆驾驶证,将在厦台胞纳入社会保险体系。

推进厦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方面,要提升涉台司法服务水平、完善厦台知识产权协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台招生规模、支持台湾教师来厦执教、鼓励台湾医护人员来厦执业、满足台胞子女就学需求、积极开展对台研学旅行活动。比如,采取购买服务方式特聘的台湾教师享有厦门编内教师同等待遇,具有硕士学位且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台湾教师可简化程序考核入编。

深化厦台基层治理交流合作方面,要鼓励台胞参与城市和基层治理、支持台湾社工参与基层社会事务、支持台胞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比如,创立并申报省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深化文化交流 增进台胞对民族、国家的认知和感情

《若干措施》提出,要把工作做到广大台湾同胞的心里,与台胞积极交流互鉴,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在进一步深化厦台民间基层交流方面,要持续办好海峡论坛等交流活动、推进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努力塑造台湾青年正确家国观念、提升对台交流综合平台实效、加强厦台新闻媒体交流合作。比如,积极开展厦台社区共建互动,打造厦台特色街巷。

在进一步拓展厦台交流合作领域方面,要强化厦台文化产业合作、密切厦台城市交流合作、拓展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比如,鼓励台胞参加“闽台名匠” “闽台优秀匠师”评选,打造两岸影视产业基地,鼓励台湾影视行业协会在自贸片区设立分支机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