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紫藤花》校园版走进厦大 引发热烈反响
2022-05-08 08:24:26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现场 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 更是一堂精彩赏析课 因条件所限,本场《紫藤花》异于常规的歌剧演出,形式为带剧情的“表演音乐会”——角色、合唱、道具、指挥、乐队,全部置于舞台之上。 舞台布景简约而具有象征意义,下方挂满紫藤花挂饰,中央背景屏幕以左下角灰暗的门楼与右上方明亮的紫藤花遥相呼应,表达了主创团队对剧中人物悲剧命运的开放性期盼。一把椅子、一个旧式公文包、一封书信,是仅有的道具。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担任伴奏,若干弦乐、一支长笛、一架钢琴和一件打击乐是全部阵容。在高嵩的指挥下,全剧在序曲中缓缓展开,民国的北京城犹如一幅尘封已久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 高嵩是当代青年指挥中《紫藤花》的首演者。演员既有国家一线歌剧演员,也有福建本土歌剧演员与高校教师。来自北京的王一凤、王泽南组合,曾多次搭档饰演子君、涓生,他们的歌唱与表演默契成熟;福建演员冯硕、刘胤隆分饰二角也毫不逊色,亦能凸显角色的朝气、纯真、觉醒与彷徨。男女歌者由星海音乐学院的歌唱家刘颖、翟晓寒及集美大学的卢骥饰演。歌者形象是编剧在原著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无特定人物内涵,作为戏外音,属智者形象虚空的存在。歌者的声种分男低音、女低音,音色浑厚、丰满,他们深情地独唱、重唱,将男女主人公初识的热恋、无助的彷徨、离别的悔恨渲染得情深意浓。 全剧约1小时30分钟,节编后的《紫藤花》将“校园版”的属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久前,厦门大学黄飞教授为本次《紫藤花》进校园做了铺垫工作。在他的美育课堂上,已先行将歌剧经典的几首咏叹调介绍给厦大师生。黄飞认为,排演《紫藤花》,“对于学习声乐和器乐的学生而言,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紫藤花》将舞台上下串联起来,台上是表演课的汇报演出,台下是音乐赏析课,通过这样两种形式,学生能获得成长。 反响 《伤逝》的爱情悲剧 引发新时代青年热议 《紫藤花》的排演是在前埔公交停车场一个相对简陋的室内空地进行的。历时一年,终于得以呈现,无疑是老一代艺术家送给厦大学子最好的青年节礼物。 演出结束后,93岁高龄的新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走上舞台与现场观众互动。不少厦大的青年学子都是首次观看歌剧演出,他们纷纷向郑小瑛及其团队表达带来的心灵冲击。 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的常茜菲说:“我的情绪时刻被台上的主人公牵动着,喜悦、期待、怀疑、无奈、悲伤、绝望……在演员的神态和歌声中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尚祖霆表示:“歌剧《紫藤花》表演音乐会,是一种新颖的舞台呈现形式,将演唱和表演相结合,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感受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每一个唱段,都让我心有所撼。” 主人公子君和涓生为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生活的故事,让师生们体会到五四运动之后觉醒青年的爱恨交织,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精神蕴含。 五四时期引入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引发了当时社会上关于“出走”与“独立”的探讨。一时间“出走者”形象成为思想独立和个性解放的象征,鲁迅却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课题,并以《伤逝》这部小说表达他对“自由”的思考。如今,有关“娜拉走后怎样”以及“自由”的探讨依旧是人们绕不开的话题。不仅是婚恋关系中的独立与自由,更有对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里自由的追问。 有人将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总结为在封建势力的裹挟下,个人选择的孱弱和无奈。也有人认为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涓生在爱情与现实中关于“人要先能生存,爱情才能有所附丽”的抉择,在任何一个时代的爱情中都是不可忽视的。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杜欣远表示:“歌剧《紫藤花》让我感受到了觉醒年代下,新青年的坚定、勇敢、挣扎和痛苦。正值五四青年节之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更应该深刻地去思考五四精神的内核,将爱国的、进步的、民主的、科学的五四精神传承下去。”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