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3月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记者问。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翁阳 周兆军)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7日举行第二场记者会,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记者提问。这位一向以沉稳、儒雅形象示人的外长纵论天下大势,其间不时有精妙言论和个性话语。

“如果有人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那恐怕就要出错。”

——杨洁篪表示,希望外界能够了解中国的独特性和真实国情,更希望一些人能够抛弃“有色眼镜”和思维定式,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

“我们大家都存在着如何‘调焦距、对光圈’这样一个任务。”

——谈到国际形势变化,杨洁篪说,当前,各国的情况、世界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相互了解是发展国与国关系的基础。

“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

——针对中国外交越来越强硬的说法,杨洁篪表示,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中国的外交是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已任。

“非洲人民才是非洲的主人,其他人都是客人。”

——谈到中非合作,杨洁篪说,非洲是属于非洲人民的。应该尊重主人选择合作伙伴、选择朋友的意愿和自由。要做非洲人民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最基本的是多做实事、好事,少说空话。

“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这种思想不合时宜。”

——杨洁篪说,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

“中欧关系会一天比一天好,一月比一月好,一年比一年好。”

——谈及中欧关系,杨洁篪说,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中欧关系一定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而且会出现不少新的增长点。

“中国的外交是人民的外交,公共外交的智慧也是来自于人民。”

——杨洁篪表示,公共外交是中国外交重要的开拓方向。中国鼓励外交官在国内更加积极地走向公众、走入高校、走近媒体,在国外更加积极地走出去,向各界介绍中国国内的情况和中国对外政策方针。

3月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记者问时表示,现在外界有些人对中国是有一些误解的,比如说有人认为,现在中国对外表现的越来越强硬,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中国的外交是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已任,这就是中国外交的“理”,国际关系准则所坚持的“理”。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唐伟杰)“如果有人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那恐怕就要出错”;“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今日上午,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人民大会堂面对中外记者,谈“画”论“理”,密集回应了中国外交和对外关系的热点。

中美关系无疑是本次记者会的一个焦点,一中一外两位记者都提到这个话题。对此,杨洁篪首先态度坚决地申明立场:“去年底、今年初,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领导人会见达赖,这使得中美关系受到了严重干扰,对双方的合作带来了困难,这不符合双方的利益,责任不在中方。”

“中国在原则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杨洁篪这样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记者说。

但“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杨洁篪由中美关系谈到外界对中国的误解。他说,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中国的外交是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已任,这就是中国外交的“理”,这也是国际关系准则所坚持的“理”。


“如果把一个国家维护本国的核心利益和尊严的行为视为‘强硬’,而把侵犯一个国家利益的事看成理所当然,那么公理何在?”杨洁篪以一个反问句特别强调。

“我们希望外界能够了解中国的独特性和真实国情,我们更希望一些人能够抛弃他们的有色眼镜和思维定式,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杨洁篪特别用“油画”和“中国画“来做比喻,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我既喜欢油画,也喜欢中国的水墨画,但是如果有人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那恐怕就要出错。”

对于中国外交之“理”,在回应中非合作有关问题时,杨洁篪再次以数据说“理”:国际上有一些人不愿意看到中非关系的发展,总是拿中非能源合作来“说事”。事实是,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只占非洲出口总量的13%,而欧洲和美国都占30%以上。中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只占世界在非洲此类投资总额的1/16,美国和欧洲都比我们多得多。

“我们支持世界上其他国家同非洲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能源领域进行合作,但是他们也没有道理反对我们同非洲进行平等互利的合作。”杨洁篪说。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也是杨洁篪在谈及其他中外关系常用到的一个短语,这无疑也透露出中国外交的理念。

在谈及中欧关系时,杨洁篪说,中欧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乃至于出现一些分歧,但这不是双方关系的主流。重要的是,我们双方都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态度来进行磋商,妥善地处理有关分歧,突出双方在广泛领域所存在的共同利益。那么,我相信中欧关系就会一天比一天好,一月比一月好,一年比一年好。

在谈及中日关系时,杨洁篪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对于双方在东海问题上的分歧,中方一直主张通过磋商、谈判予以妥善解决,以维护中日的战略互惠关系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的态度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

针对目前世界局势,杨洁篪意味深长地说:“当前,各国的情况、世界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大家都存在着如何‘调焦距、对光圈’这样一个任务。”

今年是中国农历虎年,也是现年60岁的杨洁篪的本命年,他在记者会结束时,祝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如虎添翼、蒸蒸日上”。

2010年3月7日上午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外交部长杨洁篪答记者问实录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有关相互了解或者是缺乏相互了解的。现在国际社会上许多重要问题没有美中之间的合作和相互疗效是很难解决的,但最近我们看到,在一系列重要的双边关系问题上,美中两国出现了冲突和摩擦,阻碍了美中两国的合作。美方认为,美中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包括人权。请问中方认为核心问题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外国人经常被告知“我们太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您认为我们外国人能最终真正了解中国吗?

杨洁篪:我认为中美关系在21世纪的共同目标应该是共同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努力,这对世界、对地区有利,也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希望双方对这一点都看得很清楚。

中方的核心利益、中方的重大关切,我想美方应该是很清楚的,而且在《中美联合声明》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里面对此也有充分的阐述,规定了处理中美关系敏感问题、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原则。

中国在原则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同时,中方是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沿着积极合作全面的方向发展,我们希望美方也作出同样的努力。

相互了解是发展国与国关系的基础。当前,各国的情况、世界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大家都存在着如何“调焦距、对光圈”这样一个任务。

尽管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差别大,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愿意同世界各国增进相互了解、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我们希望外界能够了解中国的独特性和真实国情,我们更希望一些人能够抛弃他们的有色眼镜和思维定式,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我既喜欢油画,也喜欢中国的水墨画,但是如果有人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那恐怕就要出错。

现在外界有些人对中国是有一些误解的,比如说有人认为,现在中国对外表现的越来越强硬,我想说的是,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中国的外交是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已任,这就是中国外交的“理”,我想这也是国际关系准则所坚持的“理”。如果把一个国家维护本国的核心利益和尊严的行为视为“强硬”,而把侵犯一个国家利益的事看成理所当然,那么公理何在?

目前有来自400多家外国媒体和700多名记者在中国常驻,朋友们的工作都很辛苦,我们希望你们能够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向中国人民介绍世界,也向世界介绍中国国内的发展、中国外交的方针政策,更多地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作为外长,我可以讲,走遍了世界的南北西东,也到过不少名城,我想中国人还是很愿意了解世界的,而且在中国,他们得到了关于世界、关于中国的充分的信息。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7日(星期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韩国《东亚日报》记者]你好,杨部长。近期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各方进行了一些密切接触,六方会谈前景如何?还有今年G20峰会将在韩国举行,中韩两国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协调合作?中方对此次峰会有什么期待?谢谢。

[杨洁篪]关于G20峰会,我想首先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G20这个机制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匹兹堡峰会把G20机制作为世界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这是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一个重要进展。

很高兴我们的邻国韩国将在今年年底左右举办20国集团峰会,在此之前,将在北美的加拿大举行另一次峰会。我们希望各方共同合作,使这两次峰会取得成功。我认为,国际社会最主要关注的是四个问题。

第一,要如期完成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目标。第二,要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特别是要推动解决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第三,要继续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要讨论“撤出战略”问题,要加强各方的政策协调。第四,要反对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要共同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达成全面、平衡的协议。

今年是G20峰会的建章立制之年,我们愿意同各方共同努力,本着民主、透明、公平、有效的原则来推动G20机制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发挥更大、更有效作用。

直播: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记者问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7日在北京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世博会,它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科技、人文领域的盛会,而且是一个外交盛会。“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更是中国向世界、向各国人民学习的好机会。相信上海世博会一定会成为一次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7日举行记者会,在回答中外记者有关提问时杨洁篪说,迄今为止已经有190多个国家、50多个国际组织报名参展,将举行188场国家馆日,39个国际组织的荣誉日活动。有近百位外国政要莅临上海,几百万外国观众到上海参加世博会的有关活动。

杨洁篪说,世博外交是今年中国外交的重点之一。外交部及驻外使领馆同上海市及有关方面进行了密切配合,推进招促展工作。我们也组织了一支精干的外交队伍,有些同事已经奔赴上海,有的准备启程,我们下一阶段要加紧准备,做好迎接外国政要和外国朋友到上海去参观,到中国各地去参观访问的准备。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7日在北京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对于双方在东海问题上的分歧,中方一直主张通过磋商、谈判予以妥善解决,以维护中日的战略互惠关系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的态度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7日举行记者会,在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杨洁篪说,中日双方关于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这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值得珍惜。我认为双方都应该遵守中日关于东海问题原则共识的精神,并且要为切实落实这一原则共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使东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杨洁篪说,中日关系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面临着重要机遇,双方要共同努力来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要共同增加对中日关系的战略投入,要从双边、地区、全球三个层面来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合作。

他说,中日两国在务实合作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除了传统的领域之外,比如在能源环境、循环经济、高新科技方面,双方存在着新的、重要的机遇。“这些是新兴的战略产业,双方合作的潜力巨大。同时,我们都位于亚洲,我们双方应该携手努力,为振兴亚洲作出共同贡献。”

关于亚太区域合作,杨洁篪指出,中方全面参与本地区区域合作,而且是积极予以推动,我们提出了许多倡议和主张,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现在这个地区的区域合作出现了一个多机制、多层次、多速度的发展趋势,各种机制是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方认为,各方都应该采取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杨洁篪表示。

他说,凡是有利于促进区域融合、政治互信、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任何倡议,我们都持开放、积极的态度来参与讨论。“同时,我想指出,中方一直主张并且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方面起主导作用,我们支持他们的主导地位。”

“我们也欢迎其他各方对地区的一体化提出积极的建议,作出积极的努力,这也是中国自身的态度。”杨洁篪说。

直播: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记者问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7日(星期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上午好。杨部长,请问您怎样评价现在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中方将如何进一步加强俄中各领域合作情况,请介绍一下现在俄罗斯和中国能源合作情况?谢谢。

[杨洁篪]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都支持彼此的立场,在许多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我们持相同或者相似的观点,进行了密切的沟通与协调。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7日(星期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日本广播协会记者]杨部长您好,我想问您的是关于中日关系的问题。第一,中方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促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第二,对包括亚洲共同体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合作,中方有什么样的构想?第三,在东海问题上,中日两国仍然存在分歧,日本国内不少人认为因为中方的态度消极,使条约化谈判迟迟不能进行,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谢谢。

[杨洁篪]关于亚太区域合作,我想指出,中方全面参与本地区区域合作的,而且是积极予以推动,我们提出了许多倡议和主张,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现在这个地区的区域合作出现了一个多机制、多层次、多速度的发展趋势,中方认为,各方都应该采取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中方认为,各种机制是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凡是有利于促进区域融合、政治互信、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任何倡议,我们都持开放、积极的态度来参与讨论。同时,我想指出,中方一直主张并且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方面起主导作用,我们支持他们的主导地位。

当然,我们也欢迎其他各方对地区的一体化提出积极的建议,作出积极的努力,这也是中国自身的态度。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7日(星期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日本广播协会记者]杨部长您好,我想问您的是关于中日关系的问题。第一,中方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促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第二,对包括亚洲共同体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合作,中方有什么样的构想?第三,在东海问题上,中日两国仍然存在分歧,日本国内不少人认为因为中方的态度消极,使条约化谈判迟迟不能进行,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谢谢。

[杨洁篪]我认为中日关系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面临着重要机遇,双方要共同努力来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

我们要共同增加对中日关系的战略投入,要从双边、地区、全球三个层面来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合作。

同时,我们认为,双方在务实合作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我想在这里强调,除了传统的领域之外,比如在能源环境、循环经济、高新科技方面,我们存在着新的、重要的机遇。

直播: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记者问

2009年3月7日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日本广播协会记者]:杨部长您好,我想问您的是关于中日关系的问题。第一,中方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促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第二,对包括亚洲共同体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合作,中方有什么样的构想?第三,在东海问题上,中日两国仍然存在分歧,日本国内不少人认为因为中方的态度消极,使条约化谈判迟迟不能进行,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谢谢。

[杨洁篪]:我认为中日关系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面临着重要机遇,双方要共同努力来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我们要共同增加对中日关系的战略投入,要从双边、地区、全球三个层面来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合作。

同时,我们认为,双方在务实合作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我想在这里强调,除了传统的领域之外,比如在能源环境、循环经济、高新科技方面,我们存在着新的、重要的机遇。

这些是新兴的战略产业,这方面双方合作的潜力巨大。同时,我们都位于亚洲,我们双方应该携手努力,为振兴亚洲作出共同贡献。

关于亚太区域合作,我想指出,中方全面参与本地区区域合作的,而且是积极予以推动,我们提出了许多倡议和主张,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现在这个地区的区域合作出现了一个多机制、多层次、多速度的发展趋势,中方认为,各方都应该采取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中方认为,各种机制是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凡是有利于促进区域融合、政治互信、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任何倡议,我们都持开放、积极的态度来参与讨论。同时,我想指出,中方一直主张并且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方面起主导作用,我们支持他们的主导地位。

当然,我们也欢迎其他各方对地区的一体化提出积极的建议,作出积极的努力,这也是中国自身的态度。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对于双方在东海问题上的分歧,中方一直主张通过磋商、谈判予以妥善解决,以维护中日的战略互惠关系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的态度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

中日双方关于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这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值得珍惜。我认为双方都应该遵守中日关于东海问题原则共识的精神,并且要为切实落实这一原则共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使东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中新网3月7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日上午举行记者会,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会上表示,今年中俄之间有不少的高层往来,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将同梅德韦杰夫总统、普京总理,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和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等俄罗斯方面的领导人分别进行多次会见、会晤。

杨洁篪说,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都支持彼此的立场,在许多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我们持相同或者相似的观点,进行了密切的沟通与协调。

他表示,两国务实合作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去年双方签署了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高速铁路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协议,有关项目正在顺利地实施。今年底,中俄石油管道有望修成,明年将会正常运转。

“我还要跟大家说一下的是,我们双方都非常重视中国的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之间的合作,双方商定要推进一系列跨境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我想这是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杨洁篪说。

杨洁篪指出,在两国领导人的亲自关心和推动下,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应该讲,现在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个成熟、稳定、健康,充满生气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我认为这是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典范。

杨洁篪称,今年3月下旬,习近平副主席将应普京总理的邀请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汉语年”开幕式。“我想以上的会晤、访问都将为我们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巨大的动力,我相信中俄关系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他说。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7日在北京说,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全方位外交。今年中国将搞好峰会外交和世博外交,同时要为国家保稳定、促发展、调结构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7日举行记者会,在回答中外记者有关提问时杨洁篪强调,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他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为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回顾新世纪头十年中国的外交工作时,杨洁篪说,21世纪的头十年是“危机和变革的十年”,也是“合作和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如“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国际金融危机,此外,还有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上升等,这就推动国际关系、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杨洁篪说:“我们认为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的挑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这种思想不合时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

他说,这十年是中国外交事业蓬蓬勃勃发展的十年,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成功地举办北京奥运会,在有效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因此,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更加重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杨洁篪说,这十年间,中国同各国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全面发展,中国同国际社会一起积极参与应对各种全球性的挑战,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09年3月7日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杨洁篪]:同时,我们认为,双方在务实合作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我想在这里强调,除了传统的领域之外,比如在能源环境、循环经济、高新科技方面,我们存在着新的、重要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