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头条 > 正文

松溪版画——在守正创新的路上勇毅前行

2022-10-23 11:01:53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温柳婷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江山如此多娇》组画之一 蔡丽 作

《网虫》 邵慧花 作

《家园印象》 兰坤发 作

松溪版画文创产品——茶叶礼盒

2022、2021连续两年闽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在松溪版画院开展版画研学活动

公益零基础版画培训

从中国美术史的角度看,版画被列入美术范畴还是近现代的事。从1954年举办第一届全国版画展至今已24届,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岁月里,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版画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创新发展,成为了现代视觉艺术中的重要门类,日益呈现出繁荣蓬勃的生机和昌盛多元的景象。从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唐咸通九年(868)刻的《金刚般若经》卷首扉画(现存伦敦博物馆)开始,中国版画已历经1000多年发展,不断在摸索中探进艺术表现,于实践中丰富美学内涵,实现了从早期画、刻、印彼此分工合作的复制技术,到后来融画刻印于一体的创作艺术“质”的飞跃。

作为其中的重要流脉,松溪版画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至宋代的“建本”雕版刻印书籍技艺,而真正全面兴起则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浙江丽水“浙江木刻用品供应合作社”主要成员和一批版画家,从江西上饶辗转到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一带开展木刻活动,奠定了闽北地区版画艺术的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松溪县在群众中广泛开展版画普及和学习创作活动,创作队伍迅速扩大,艺术水平不断提升,2000年松溪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版画艺术之乡”;2019年松溪版画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版画伉俪·乡土情怀

谈到松溪版画,就不得不提到两个带头人:松溪版画院创院院长兰坤发和现任院长蔡丽。由于对版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他们在生活中执手相携,在事业上互促共进。夫妻两人同为群文研究馆员(正高职称)、中国美协会员,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全国版展并获奖,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堪称当代版画艺术创作的代表。

在兰坤发和蔡丽看来,传统版画艺术实现现代转型的首要关键,就是要结合时代审美思潮的发展,探索现代技艺革新和美学内涵转化,而具有强大艺术表现张力和文化包容性的绝版油印套色木刻版画无疑是最适合的艺术形式。所谓绝版油印套色木刻版画,是油印套色木刻版画的一种新技法,源于20世纪80年代云南思茅地区的版画创新变革,其创作方式是将一幅画所有的色版都集中在一块版上,采用边刻边印、逐版递减的创作方式,所以又称为“减版法”。因为使用这种方法刻印版画,即自然毁版的过程,从刻印上色到印刷成图的每个步骤都无法逆转,因此作品完成后,原版往往因无法再印制作品而弃绝,所以这一方法也被称为绝版油印套色木刻版画。

与传统套色分版套印创作不同的是,松溪版画不仅突破了传统套色木刻容易错版、刻制阳线、点等费时、印刷枯燥等制作程序缺陷,更改变了过分追求结构完整而色彩单一、内容层次模糊,艺术空间感不足等审美问题,形成了构图形象更加完整、色彩更加鲜明、层次更加清晰、肌理效果更加丰富的表现风格,具有极高的审美观赏和艺术收藏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历届全国美展及版展中,都能看到大量精美的绝版油印套色木刻作品,并成为当代套色木刻版画的主要形式。

兰坤发和蔡丽的当代版画创作始终坚守现代版画艺术是“反映社会人生的生动写照”的观念,从不耽溺于形式技法的刻板琢磨,而以时代感和人民性为基本原则,深深扎根于广阔磅礴的现实生活,深刻理解蓬勃激荡的新时代精神内涵。松溪版画以对人、对生活、对时代的强烈关注,密切艺术与当代文化、当下现实的深刻联系,通过线条、块面、色彩、构图等形式,表现作者的情感世界,传达作者的生命节奏,创造出既具备版画美学特质又契合当代人文精神的新的艺术形象。如蔡丽的《都市迷失》、兰坤发的《城雕·红色的记忆》、陈维星的《都市·第一缕阳光》、陈邦寿的《飞越心灵的家园》、程丽根的《闽山古韵》和王永祯的《红色的记忆》、马麟的《鸣秋》、邵慧花的《网虫》、叶美琴的《我的父亲我的家》、叶文杰的《牵挂》、邵慧花的《丫丫的童年》、蔡丽和王世华合作的《盛世非遗》《扶贫路上》等一系列优秀佳作,题材丰富,内容充实,既有乡野农村的稻田麦浪,也有城市新区的机械轰鸣;既有传统人情的朴素纯粹,也有现代光影的喧嚣芜杂……成为表现时代主题、展现人文精神、思考生命意义的积极文化实践。

版画传承·齐心协力

松溪版画具有原创艺术性、产品复数性等特点,兼容鲜明的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本身就很适合走产业市场发展的道路,松溪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的重视,专门制定了《关于扶持松溪版画产业发展若干优惠政策》,设立500万资金作为专项发展资金,并以兰坤发、蔡丽等专职作者为龙头,从原来的女子版画爱好者中广泛挖掘并培训市场营销专业人员,以“松溪县版画院”为实践创作提升基地,建立“松溪版画产业孵化园”培育版画市场经营主体为创新中心,着力加强版画艺术学习培训交流,广泛组织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形成了专职作者、兼职作者、业余作者、学生作者、特邀作者等跨行业、跨区域的多元创作群体,推动松溪版画创作从“个人画室”走向“群众画廊”,从“田间地头”走向“新城广厦”。2008年松溪县版画院被省文化厅授予“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松溪在不断丰富主题、革新形式、充实内容等方面进行版画艺术创新,创作出一批精品佳作在国家和省级美展中获奖,受到业界高度关注,形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版画、创作版画、发展版画”的浓厚文化氛围,对周边区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影响。特别是2018年4月,“生态家园——福建松溪版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进一步扩大了松溪版画的社会影响,成功树立了“松溪版画”这一文化品牌。

如果说,以“请进来,走出去”为主要形式的学习培训交流是为了增强版画艺术创作的“内驱动力”,那么近年来松溪版画团队逐步完善版画院统一送展机制、深化民间工艺与基础教育有机结合形式、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建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探索新型“版画+”多元业态融合等实践,就是以健全产业体系为路径,持续扩大“中国版画艺术之乡”“品牌效应”的创新发展。松溪版画还特别注意应用现代融媒体手段提升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如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和自媒体平台“松溪版画”微信公众号、松溪版画网站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各类节庆旅游、展览展示等,持续推送、动态更新有关松溪版画的资讯信息和各类精品佳作,形成了“线上+线下”的立体互动展示传播。

版画发展·未来可期

当我在松溪版画院鉴赏作品并与主管部门、创作者等深入交流研讨后,不禁为其精彩的艺术形式、丰富的主题内容所震撼,更为其大胆创新的思路、开放多元的格局所感慨,同时也深入思考未来的长远发展。必须看到,经过努力实践,松溪版画的艺术创作和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作品与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创作方面,松溪版画尽管有不少作品参加了国展、拿了大奖,但作者群体艺术创作水准不均。在产业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创新方式有限、开发手段不足、产业对接不畅等问题。这不止是松溪版画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当前传统文化产业转型遭遇的普遍困境。在当代文化环境下,传统文化要顺利实现当代转型的关键,就是要在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精髓的基础上,立足现代产业市场,适应审美动态需求,通过理念更新、材料创新、新技术应用等方式,将独立个体的研发制作,转化为现代工业生产的创意美学设计。同时,要注意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精华,促进当代中国本土艺术语言与美学体系的创新发展,切实推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版画家构思创作能力和制版印刷工艺高度结合的松溪版画艺术,要真正实现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就要将自身置于21世纪“深度全球化”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资源置于全球视野中重新认识和深度思考,更加主动积极地适应技术、媒体、艺术领域新变,进一步促进传统题材和现代主题对接,促进大众审美形式和当代艺术美学的融合。同时,要积极寻求形式与功能、材料与技术、创意设计与人工智能新的平衡与融洽,可以借鉴“故宫文创”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完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创作—营销”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版画学习交流的数字化多元服务,开拓版画艺术转化利用的文创产品研发,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文化资源有机结合的“产业先行,融合发展”新形态,从求规模的普及推广转向深耕细作的品质提升,从同质化的产业模式转向特色化、差异化的平台升级,真正走出一条品牌鲜明、内容支撑、市场多元的产业发展之路。近几年松溪版画加强特色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实现多层次消费。诸如开发文化衫、手机壳、丝巾、包装盒等,形成从艺术殿堂到民间手工艺术作坊的多层次生产格局。2022年初松溪版画与松溪县白茶企业合作,将版画原作镶嵌在茶叶包装盒上,实现既是包装盒,又是一幅艺术作品,一盒两用,突破传统包装的用过即弃,成为长久的艺术展示品,既实现了包装盒的二次利用,又为松溪版画进入寻常百姓家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开拓了松溪版画创新发展之路。

在第19届全国版画展上一位专家提问:“版画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我想,松溪版画的发展就是最好的答案。它既背靠“历史”、厚植文化底蕴,又立足当下、创新表达形式、丰富时代内涵,这是松溪版画激活内在艺术生命、焕发时代风采的根本,也正是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真正内涵。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陆永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