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石屯幸福渠 谱写乡村振兴幸福曲

2023-07-07 09:09:2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渠堤既是机耕道也是一条休闲漫步的彩色步道;渠堤两边花圃里高的桂花树、紫薇花和矮的小雏菊、杜鹃花间隔布局,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7月3日下午,走在政和县石屯镇长城村幸福渠平整的渠堤上,村党支部书记宋厚强说:“过去的幸福渠,主要防洪灌溉保收成;今天的幸福渠,不仅行使着过去的使命,还谱写着乡村振兴幸福曲,是一条增收致富、观光休闲、产城融合的幸福之渠。”

村民增收致富渠

幸福渠是政和母亲河七星溪之渠,于1963年修建,1970年正式建成,是当时全县最大的水利工程。11公里长的浆砌水坝取代了草木坝,大大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威胁,灌溉着石屯的工农、石屯、长城、西津等8个村场的万亩良田。为让幸福渠造福一方百姓,一直以来,政和县持续加大投入修建和改造力度,不断完善幸福渠的灌溉和防洪功能,幸福渠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防洪灌溉保收渠。

宋红信、周乃凤夫妻家住长城村幸福渠边上,今年的40多亩烟叶已收成上烤了。烟田里的烟梗和杂草拔起掩埋,再犁一道,就可以种上晚稻了。这样烟叶和水稻轮作下来,一年收入大概有20万元。“幸福渠防洪功能不断完善,进一步保障了周边农田不受灾害威胁,我们才敢流转村民的土地,进行烟叶和水稻轮作。”周乃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幸福渠沿岸,像周乃凤这样流转土地进行烟叶和水稻、玉米、蔬菜等轮作,实现增收致富的村民有300多户。

近年来,政和县争取建溪第五期政和段防洪堤项目建设,拓宽和疏浚幸福渠,加高渠堤、加固渠岸,同时硬化田间道路20多公里,把“靠天吃饭”的耕地真正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万亩良田,把幸福渠真正建成了一条村民增收致富渠。2022年,灌区村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万元、比增13%。

农业观光休闲渠

盛夏乡村夜晚的田野,本是除了虫鸣鸟叫就是一片寂静,然而长城村幸福渠上却是人头攒动、韵律声声。

“渠堤拓宽到6米多,我们可以来这里跳舞健身。”伴着优美的旋律,长城村舞动青春舞蹈队队长黄泽凤带着姐妹们在夜话凉亭边的渠堤上跳健身操。沿着渠堤往前走,老人、小孩、青年,三五成群地散步或慢跑,这些人有蝴蝶街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工人,有镇里的干部,有王山口等邻村的村民。78岁的魏新荣摇着一个大蒲扇,惬意地说,她和姐妹们已来回走了两趟,只要天气晴好,她们茶余饭后天天来,要么散步,要么坐在凉亭上乘凉聊天。

“你要是白天来,站上观景亭,幸福渠灌溉下的石屯洋万亩良田就是一个农业产业观光园,春天以一片绿油油的烟叶为主色调,秋天能看到一片黄澄澄的稻浪。”石屯镇干部许雨蓉说,幸福渠修建项目是县里实施乡村振兴项目之一,同步考虑灌溉耕作和景观提升,是一个集休闲堤路、展示台、观景亭、凉亭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样板工程,幸福渠已是一条农业观光休闲渠。

产城融合示范渠

上月底,新建于幸福渠边上的建筑面积2310平方米的茶青交易市场竣工投用,这是为促进茶产业发展建立的专业市场。幸福渠沿边10公里道路白改黑工程完成,这是为加快和县城接轨而修建的城市快速通道。幸福渠沿边主街8.3万平方米立面改造工程收尾,这是为和县城融为一体实施的城市景观工程。建溪五期政和段防洪堤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新城大桥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今天的石屯镇是闽北经济实力重镇,是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商务特色镇、省级特色小镇,境内有省级经济开发区、中国白茶城、廖俊波先进事迹传习地、国家4A级景区石圳湾,是政和新城的核心区。2021年以来,政和县按照“宜居、宜业、宜游”政和新城的发展定位,加速度推动“山、水、城、镇”一体化发展,把幸福渠周边沿线村场打造成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把幸福渠建成了一条产城融合示范渠。

“我们要抢抓每一次机遇,争取每一项政策,接续发挥好幸福渠在新时代的使命作用,谱写好乡村振兴幸福曲。”政和县领导表示。(赖传贵 范永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