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让“容错”成为干部改革创新的绿灯

2016-03-31 08:45:23 黄琳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李克强总理在28日召开的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对真抓实干的地方和干部,加大奖励支持力度,对探索中的失误,只要是出于公心,应视情予以宽容。

我国的改革事业发展到今天,剩下的多数是“硬骨头”和“急险滩”。社会现实错综复杂,市场情况千变万化,人的智慧力量和现实条件又是有限的,改革创新并不能保证都能一举成功,即使开局顺利后面也可能还有曲折的路要走。如果都不容许真抓实干、改革创新者出错、失败,遇到挫折就不再给予支持,甚至一棍子打死,那么必将大大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特别对那些有热情、有勇气、有想法的年轻干部来说,困难时刻、关键时刻扶一把,就可能扶出一片新天地;反之,他们可能从此放弃。

3月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容错机制”,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目前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发展方式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完成艰难繁杂的改革发展任务,尤其需要一大批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冲锋陷阵。然而,一些干部在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下,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不作为、慢作为,这样必然影响改革创新大业。

为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清除制约改革创新的各种政策和体制障碍,建立健全合法合理、既能支持改革创新又可防止被不当利用、具有可操作性的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全社会形成适度容错的宽松氛围,为真抓实干、改革创新者撑腰壮胆。这样,广大干部没有了后顾之忧,不会担心因失败而失去合理的继续的支持,才能专心致志,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出了错也能及时有力地纠正。(福建日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