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时政 > 正文

厦门翔安:从“风头水尾”到全国百强新城区

2023-10-20 09:00:33  作者: 邵凌丰 曾嫣艳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思路

用创新与突破答题

寻找治理“翔安模式”

2020年,翔安区在新圩镇试点开展村(居)各类专兼职人员规范整合。作为主动破解农村基层治理难题的一项大胆探索,这次试点率先全市。目前,规范整合工作已向全区推广,岗位由38个整合为12个,人员由7042人次整合为2008人次,创新推行农村基层组织“1152”工作机制,基层治理效能明显。

作为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传统与现代在翔安的实际发展中碰撞,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在空间中并存。如何做好做实日常的基层治理,是翔安区面对的一道考题。没有现成答案,就需要自己摸索——翔安区不断创新、探索、突破,寻找全新的治理方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探寻治理的“翔安模式”。类似“村(居)各类专兼职人员规范整合”这样的全市率先之举,翔安还有不少。

如持续推进的城中村治理,翔安区结合主题教育,把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作为镇村两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立足辖区特点,闯出了一条新路。翔安区坚持聚焦“五个再造”的治理思路,即基层治理再造、人居环境再造、科技合围再造、产业业态再造、文明文化再造,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翔安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城中村治理中所提及的“现代化”,并非只是对市容市貌这些“面子”的整治,更重要的是对内部运行逻辑这些“里子”的提升——例如,翔安区就策划生成8个村集体发展项目。沙美社区利用社区发展用地提升改造原“沙美夜市”为“沙美美食街”,一方面将原有集市摊贩无序摆摊收纳其中,变成有序经营;另一方面,还推动被征地农民转产就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更重要的是,打造了一块符合厦大师生及社区周边年轻人群预期的精品街区——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一举三得。

为促进村级组织规范运行,翔安区创新推行农村基层组织“1152”工作机制,强化村党组织在农村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越来越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治理方法在翔安出现,这也是翔安这个年轻城区运转顺畅的秘诀所在。

新农村

山海田厝展新颜

乡村振兴绘新卷

如果捋一捋翔安区20年来的农村工作就不难发现,翔安区历届领导班子对此都保持着战略上的一致:在“三农”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的翔安,不仅应该是“跨岛发展”的主战场,更应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如今,独具翔安特色的乡村振兴“山、海、田、厝”四大品牌,早已名声在外。

“山”以大帽山、锄山村为典型。大帽山社区在全市首创“市级国企+区级国企+国有农场”联合开发休闲农业的“三国演绎”新模式,开发寨仔尾里民宿古厝,着力破解休闲农业发展各类难题;锄山村立足“三色”(红色名村、绿色产业、蓝色村颜),通过打造红色名村、发展绿色产业、塑造蓝色新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悠然锄山”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打造高山乡旅标杆。

“海”以澳头社区为典型,对社区进行统一规划,重点打造海洋高科、海洋文旅、海洋渔业三大支柱产业,形成“海洋文化+艺术科创”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深挖“三海一侨”文化内涵,着力“三美推进”,吸引“舟一”“大厝宅”等海鲜餐饮业品牌入驻。

“田”以大宅社区为典型,着力做强“一产”,创新“四共一专”(党建引领共富、一二三产共融、两岸产业共建、多元力量共促,专注一颗火龙果)模式,建成福建省最大的火龙果连片种植基地;同时引入国企力量,定制开发大宅厢语香苑民宿——目前这个民宿已成为厦门乡旅“网红打卡点”。

“厝”则以黄厝村为典型,挖掘乡村“三闲资源”(乡村闲人、闲地、闲宅),走出了一条用文化再造乡村、用艺术赋能乡业的乡村振兴新路。

乡村振兴带来了农业产业链充分延伸,让村民们尝到了发展的甜头——20年来翔安的“三农”工作成效可以浓缩成以下几个数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建区时的4220元,增长到2022年的29305元。全区农林牧渔业总值从2003年建区时的1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2.51亿元。到2023年底,全区30个行政村村财年收入全部实现超50万元。

【亮点点击】

●融合发展

20年来,翔安区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着力在“通、惠、情”上下功夫,持续深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设立台胞服务中心、出台台湾青年来翔实习就业创业政策,创新推出福建首张“台青创业卡”和厦门全市首个台青社区公寓,孵化出5个台青创业基地,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首选门户和台青两岸融合发展友好型城区。

●生态底色

翔安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提升环境质量,全面完成15.3万亩海域退养,依法清退洗砂厂、机砖厂等落后产能,小光山矿区等一批历史环境顽疾得到解决;首创流域水环境“三水联治”(微水“星级”分治、污水“三环”共治、中水“回用”返治)模式,获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

翔安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优于99.5%,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位列全省第四,2022年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活配套

20年时间,翔安全区新建园林绿地689公顷;截至2023年9月,翔安区已建成10座口袋公园,分别是宋坂街心公园、祥吴街心公园、区府大道南侧口袋公园、金沙街心公园、鼓锣西路口袋公园等——见缝插“绿”,打造城市绿色空间。

汇景购物广场、闽篮城市广场、首创奥特莱斯等商圈逐步成形,新店、马巷传统商业街区完成升级改造,翔安人气商气加速集聚。

●平安建设

平安是最重要的民生。翔安区持续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022年全区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6.2%,仅为2012年的34%;群众安全感率达99.005%,比2013年上升了10%。2022年获评省级“平安区”。

翔安区还创新实施“谁执法谁普法”动态智能管理模式,是全省唯一入围第六届中国“法治政府奖”的项目。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