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时政 > 正文

厦门: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市

2024-02-02 09:13:01  作者: 许晓婷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市

厦门2024年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签订

厦门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努力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记者王火炎 摄)

五缘湾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记者 黄嵘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许晓婷 通讯员 陈剑平 陈智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将党政同责的担当写在青山绿水间。昨日,厦门签订2024年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持续当好生态强省建设的排头兵。

新春将至,捷报频传。上周,全省2023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评结果出炉,厦门成绩排名全省第一,已连续四年拔得头筹!此外,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获得全省第一名。

担当新使命、奋进新征程。2024年,厦门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回顾2023

持续当好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前列、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改革创新示范全面推进……展开2023年厦门生态文明画卷,一项项亮彩成绩,再次擦亮“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绿色招牌。

改革创新

注解:坚持探索试验、探路先行,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致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树典范。

去年,厦门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综合改革。“聚焦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我们制定实施生态环境领域年度40项改革工作要点,统筹推进综合改革任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厦门在全国率先启动排污权交易制度融合改革,创新打造“一站式服务+一证式管理+一体式监管”模式。据最新数据统计:自2023年10月改革全面落地以来,厦门已有62个建设项目和15家企业实现排污权交易审批业务融合办理和排污权自主核定,共计节省材料139件,节约审批时限445个工作日,节省排污权核定报告编制费用超过30万元。

在推进先行试点方面,厦门再次交出高质量成绩单——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衔接试点和新一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经验做法为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意见》作决策参考。此外,去年7月,生态环境部在“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发布了《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厦门市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再获分量沉甸甸的殊荣。去年10月,厦门编制全国首个宁静小区地方标准《美丽家园住宅区环境保护规范 宁静小区》,建立宁静小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规定小区声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以及宁静小区考核验收标准等,填补了全国空白。

在实践创新方面,厦门依旧成果颇丰——试点开展零星工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创新实行酒类行业污水协商排放。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两项经验做法被生态环境部宣传推广,获批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和园区“双试点”……

值得关注的是,为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厦门上线试运行全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推进大气超级站二期、闽西南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平台建设,“大数据赋能分区管控 云智慧助力绿色发展”获评第六届数字中国峰会优秀案例,“智慧扬尘监管系统典型应用案例”入选省生态云平台案例汇编。

降碳减污

注解: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努力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东南海滨,厦门湾畔,不久前,众多专家学者、中央媒体齐聚厦门,将目光聚焦厦门生态文明实践。在众多媒体记者的镜头下,厦门的生态环节,再一次美出新高度。

“厦门蓝”不负众望,再交优异答卷。这背后,是全力以赴奋战,一点点拼下的成绩——去年,厦门开展三轮“守护蓝天百日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城市扬尘“点题整治”,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7,比2022年提升2位。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优级率“双提升”。优良率达到99.7%,比2022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市臭氧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实现“双下降”。臭氧年均浓度为12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了10微克/立方米,达到近年来较好水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了2微克/立方米。

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再添新荣誉——去年,厦门实施18个项目提升东西溪水质,优质水比例提升33.3个百分点,全域阶段性消除劣V类水体。久久为功的治水实践接连得到肯定:去年10月,筼筜湖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去年,同安西溪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更是在今年1月成功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人海和谐画卷持续绘就:去年,厦门巩固提升入海排放口整治成效,近岸海域国省控优良水质点位比保持86.4%,海漂垃圾密度保持全省最低。去年8月,厦门东南部海域获评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并位居榜首;今年1月,同安湾、五缘湾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无废城市建设,不断刷新着进度条——“去年,厦门积极开展‘无废细胞’创建,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举办两岸无废城市建设与发展论坛。”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解决了低值再生资源回收难的问题,突破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瓶颈,实现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的规模化、资源化利用,激活了低值再生资源市场,同时为塑料污染治理提供厦门的创新性解决方案。该项目被列入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和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三届会议(INC-3)重要案例,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仍在积极稳妥推进——去年,厦门建成盛德东南汽车生态园、后溪工业组团、ABB工业中心、软件园一期、海润集装箱码头等7个三星级低碳园区,鼓浪屿、双龙潭景区建成三星级近零碳景区,厦门马拉松实现碳中和,《厦门市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护航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入选省绿色低碳发展典型案例汇编。

服务发展

注解:坚持纾困解难、优化服务,制定实施更大力度的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近年来,厦门开启更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两条“快车道”上高速前行。

这一年,帮扶企业有深度。去年年初,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实施《服务经济稳增长助力高质量发展》12条措施,深化益企服务和“三送三促”活动,共实地走访企业581家次,解决企业需求101项;积极用好包容审慎监管“四张清单”,共对42家次单位不予、从轻或减轻处罚,累计减免处罚金额264万元,指导企业完成行政处罚信息修复141家次;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柔性执法监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获省优化营商环境办全省推广,《企业环境信用修复“线上办”》入围2023年度市“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评选。

这一年,优化审批有温度。厦门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系统,打通“多规合一”业务协调平台,持续深化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去年以来,建设项目研判1328个,累计416个建设项目获益,节约审批时间超1.6万个工作日,审批时间压缩超80%;开展区域评估“一本制”管理,发布全国首个区域评估(环境影响)市级地方标准《区域评估(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技术指南(试行)》;深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保障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等重大项目通过环评审查。“深化区域评估成果应用 助力高质量绿色发展”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全市典型案例。

这一年,要素保障有力度。厦门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策划生态环境治理项目135个、总投资约281.7亿元。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推动湖里区东部片区EOD项目入选国家级项目库,同安禾山社区生态项目、九溪流域生态项目入选省级EOD项目库,争取上级资金7013万元;储备排污权以优惠价格快速保障全市建设项目需求,累计出让排污权指标447.1吨,为企业节省资金721.3万元。

点击

去年,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福建以来,厦门高度重视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举报件,严格按照“严肃、精准、有效”的原则,坚决做到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全力以赴配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其中,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经验做法入选全国督察成效典型案例,埭头溪全面消除黑臭经验做法入选水利部河(湖)长制典型案例。

奋进2024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体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今年,厦门将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例如,坚持“点题整治”和治重化积相结合,噪声整治聚焦建筑施工类和社会生活类噪声,以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为重点,扬尘整治聚焦建筑施工和城市道路扬尘,以翔安区、同安区为重点,落实“五方共治”责任,深化重点领域噪声、扬尘整治,强化部门齐抓共管,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废气、扬尘等扰民问题,提高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厦门将继续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统筹推进重点治污和协同治理,探索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碧海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治本之策,按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理念,围绕低碳城市各项指标建设,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有序推进碳普惠工作。推动出台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推进建设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等基础良好、具有厦门特色的碳普惠场景。

深化低碳试点创建。持续开展低碳社区、低碳园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大型活动碳中和等创建工作和机关碳中和试点示范,积极开展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持续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完成省下达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建立园区碳监测站,开展企业层面碳排放核算试点,督促重点碳排放企业按时足额完成国家和省碳履约、碳清缴工作。

致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水平,积极发挥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专班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衔接联动的源头预防体系,完善规划环评监管工作机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监管体系。

积极谋划实施生态环境领域治理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加大EOD项目推行力度。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优化补助范围,试行项目补助“免申即享”。

加强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管模式,完善包容审慎监管“四张清单”,落实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应用,指导企业及时修复环境信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