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城建 > 正文

晋江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系列报道之二:人与城的谐和

2014-08-31 08:11: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城乡一体,保障全覆盖

盘活城市低效开发用地和零散用地,晋江将城中村、城郊村改造为新社区,农民就近安置就业,就地市民化。

农村宅基地可有偿退出、流转,可产权置换,农村承包地可换股、换租、换保障——机制创新之下,农民进城无后顾之忧。

近几年,晋江引导9万多名农民成为市民。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过程,不是简单地把农民往城里赶,更不是新一轮的“灭村运动”。通过“全市统筹,城乡一体”“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盖”的制度设计,缩小城乡差距,彰显了晋江城镇化尊重规律、以人为本的底色。

首先是低保、医保、居民养老等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户籍人口109万的晋江,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62.1万人,12万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新农合参合率达99.9%。另外,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凡征必保,即征即保”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已覆盖175个村(社区),6.3万人参保。

“我们一家人都参加了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家在仙格小区的被征地户陈克光说,“社区附近就有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方便又省钱。”

基础建设城乡一体化。以“全市一城”之气魄,晋江统筹城乡交通、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共用,无缝对接。

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晋江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去年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统筹公共卫生资源,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执行基本药物及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建立市、镇、村三级治安巡防联动体系……

拥抱“新晋江人”

去年,凭借晋江市治安巡逻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50岁的陈富兴一家人如愿落户晋江。成为“新晋江人”,他幸福感满满:“女儿和儿子在这里上学,以后高考不用回老家了。本地市民拥有的社保,我们也有。”

陈富兴是四川绵阳人,在晋江务工15年,现是罗山街道苏前社区巡逻队队长,每月收入3000元。

新型城镇化之下的晋江,更开放、包容。陈富兴,就是这座城市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受益者和见证者之一。

在晋江,外来人口常年保持在110万左右。外来产业工人,对创造了全省8%工业产值的晋江来说,贡献不可替代。让外来务工人员“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是这座城市的胸襟。

2006年底,晋江作出“三不”承诺:不让外来工拿不到工资,不让外来工维不了权,不让外来工的孩子上不了学。

2011年7月,晋江在全省率先实行居住证制度,至今已办理110万多张。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一字之变,内涵丰富,赋予的是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30项市民化待遇。目前,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的人员中,外来工分别占56.1%、62%、56.1%、56%和56.6%。

去年,更推出“无房落户”政策,全面放开人口落户限制,无房务工人员可落户于企业集体户,无单位的可落户于以镇村所在地为公共地址的集体户。至目前,已有1万多人落户。

安居而后乐业。晋江以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等,构筑外来工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已提供3502套,占全市配售配租总数的41.6%。同时,通过直接落户、就近入学、低额计税、按揭贷款等惠政,鼓励外来工购买安置房。

在晋江,外来人员还可平等参与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选和选举。目前,全市有341名外来人员担任市镇两级的“两代表一委员”。

8月25日,晋江出台《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办法(试行)》。这项全国首创的制度,从融入程度、综合素质、发展贡献、社会奉献、杰出表现、行为控制等方面设置指标,对流动人口实行积分管理。积分前1000名、有意落户晋江的人,可享受1000个公办学校起始学位、1000个安置房购房资格(或自行购房补助)等超市民待遇。

真心换真情。抱着对这座包容之城的认同和归属的情怀,越来越多外来人员把晋江当作家园。近年,沿海不少城市出现用工荒,而在晋江,外来员工每年春节后返厂率都在95%以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