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如此多的新城,果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吗?
鱼米之乡常州,与苏州、无锡并称“苏锡常”是江苏省最为富饶的地区。然而这里城市新区却遭遇房价停滞不前的尴尬。在华灯初上之际,大部分新小区孤灯一盏,无限凄凉。当地的房屋中介也感叹房价不高:
房屋中介:常州的房价是一点儿一点涨的,如果一下都涨到了1万元一平米,你看大家买不买。
尽管开发商大力鼓吹楼盘在未来一段时间,升值潜力巨大,但是当地的老百姓却并不相信。在常州,常驻人口在拆迁安置中获得了补偿,并不太需要购买新房:
市民:现在还是外地人买的多,本地这边我们都安置了,有安置房。有人分到了十二套,我们村的村长分了九套。
在购买新房的主力军外来人口似乎不太给力。根据统计,常州的外来人口大约有170万左右,占常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这些外来人口多数是受教育程度不高,消费能力有限的务工人员,购买能力有限。让他们买房子有些不太现实。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分析:
陈晟:高净值人士的要净流入,这个是很关键的。有的是人口增加,但是高净值人士在流出,这个就支撑不住整个城市建设和他的房价。
据测算目前常州的商品房需要二十个月才能消化完毕。
事实上,常州新城区绝对不是个例。被媒体誉为“鬼城”的鄂尔多斯、房价持续下跌的温州、房产泡沫严重的辽宁营口等,都有类似经历。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西南一个县级市,在建的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可以提供超过10万套住房,而目前市区总人口才30万出头。也就是说,至少需要15年才能完全消化现有的住房。
新区建设早已有之,在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看来,新区建设是有必要的:
尹稚:大概到2000年以后转向综合性的新城,来弥补这种产业区、就业区过于单一,或者居住区提供不了就业岗位这个问题。新城最早北京提出来的,在郊区建立综合新城,这个至少他的愿望和走向应当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至于说有些个别的一些地方政府不切实际的建新区,或者不切实际的扩张新城。比如说你没有那么多产业,你要扩那么大面积;你没有那么多人口,一定要盖那么多房地产,这完全是另外一码事。
除了空城外,在各地的“造城盛宴”中,所谓的国际文化园,产业园,风情园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但最后的结果落得一地空荡荡的厂房,商店和野蛮的荒草。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直言,种种纷繁乱象背后,依旧是经济这只手在起作用:
尹稚:在经济方面,地方政府胡乱贷款,拿地方信誉胡乱担保,这股风刹不住你说什么都没用的。这种东西如果是市场力量在做的话谁也不会傻。房子卖不出去,他就不会去干了。地方政府不管这茬,他贷完款,最后成为政府坏账,甚至寄希望国家给他埋单,这种心理是很严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