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等软实力多面比拼
事实上,对于从来不缺少话题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教育地产,亦谓之“学区房”,也一直是一个特殊存在。房地产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二者相互提升,这种捆绑式发展,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种有效模式。各种楼盘只要被加上“名校”的光环,就能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碧桂园,被称为国内教育地产的缔造者。1994年,碧桂园开办广东碧桂园学校(即现在的IB国际学校),该楼盘一夜间成为黄金楼盘,求购者疯狂追捧。随后的近20年时间里,碧桂园在全国各地开发出多个“以学前-小学-中学的连贯教育配套”为主的一站式教育大盘。
雅居乐、奥园中国和祈福地产等诸多房企,也陆续成为教育地产模式的拥趸者,视名校资源为拉动楼盘销售的灵丹妙药,在教育资源上花费心思:引进国际知名双语幼儿园、与某名校合作办学、优先入读某某名校……各种办法打出“名校+名盘”的名号,借教育资源引来客户。
“普通楼市时常会因政策变动等出现拉锯观望,但购买教育地产(学区房)的客户因为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出手一向果断,是不折不扣的刚需。”上海中原地产中介业务员张先生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称,学区房基本上每年都在稳步上涨,即使如此,不少购房者仍然没有停下对“黄金屋”的追求。
相关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与普通楼盘相比带有教育配套的楼盘,溢价空间为20%-40%。对此,同策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张宏伟认为,学区房房价的上涨,和部分家长的“孟母情结”不无关系。“一般情况下,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包括安排学校教育资源、交通成本等,都希望离学校近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学区房的价格有一定的上涨。”
教育与地产的结合,是借助社会力量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于大众来说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对开发商来说则赢得了销售,双方看似实现了双赢,但如何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配备足够优秀的教育资源,也成为开发商的新课题。
事实上,尽管每一个开发商都深谙中国家长的置业心理,但对绝大多数房地产商来说,教育配套比生活商业配套更难“搞定”。无论是引进知名幼儿园还是联合重点中小学开设分校,房地产商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及社会资源,因而对房企的品牌实力也更为考验。
“早期,市场上开发楼盘少,鱼龙混杂的现象相对较少。”上海本地某开发商代表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随着市场体量的扩张,开始出现少数楼盘以名校为幌子促进销售的案例,但往往会出现师资力量名不副实、房地产商无法兑现承诺等问题。
据了解,各房地产商与学校的合作形式不尽相同,有挂牌形式,有市场招聘的分校,有与教委签约引入社区。甚至还有楼盘靠近名校但无法入学,仅仅作为噱头的现象。
而除了承诺无法及时兑现外,学校师资缩水、与宣传广告不符也是家长们容易遭遇的尴尬,例如个别楼盘引进知名幼儿园,但是实际情况是幼儿园区面积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小区使用,而且师资力量还大打折扣。
“事实上,政府在教育资源分布上也有考虑,很多小区只要规模够大,政府即会规定其中须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与之配套。”上述开发商代表介绍称,除了硬性指标,部分大品牌房企也会主动规划教育配套,为业主提供相对优质的教育服务。时下,教育地产的优势和附加值不断凸显,品牌房地产商也常常愿意投入资金,引进名校资源,“那些具有较高知名度、资金实力雄厚的品牌开发商,才能真正做到在教育配套上的高投入,让置业者更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