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七中苏安国:力行适应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赋能
2023-02-23 11:19 罗菊熙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黄硕思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校长名片 苏安国,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曾获福建省中小学教学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等荣誉。2009年参与创办霞浦八中并任校长,推行“适应教育”,学校连续6年获评宁德市优质学校和中考红旗学校等荣誉称号;2019年,调任霞浦七中校长,发展并丰富了“适应教育”,连续3年获评宁德市优质学校和中考红旗学校。“适应教育”相关论文刊发于《福建教育》,相关书籍入选福建省“十三五”名校长丛书《在文化自觉中办学》。 教育不是要培养每个孩子都成为天才,也不是要让天才都变成庸才,而是要考虑孩子个别差异,善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有效学习,适应他们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挥其天赋和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苏安国校长的“适应教育”为此应运而生,发展迄今,历经三个阶段,已有近二十载光阴。 2004年,苏安国任霞浦县溪南中学校长时,就思考如何让教育适应学生发展的问题,并进行了课程改革,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构建了“思齐”等校本课程。同时,将课外兴趣小组实行课程化管理,开始尝试适应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2009年,霞浦八中创立,苏安国成为首任校长,带领首批从城区中学调入的15位教师, 在零基础上筹建学校。师生奋力拼搏,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风生水起,办学成效愈加显著,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赞誉与好评。 2019年,苏安国调任霞浦七中当校长,将“适应教育”也带到了学校。三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受到师生们的欢迎。这三所学校的办学实践与探索,让他更加坚定了走“适应教育”的发展之路。 何为适应教育?苏安国校长介绍道:“简而言之,就是教育适应学生,学生适应发展;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每个孩子资质、天赋、能力和兴趣都不尽相同,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最优质的教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强队伍建设,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创造适应教育的关键。一支素质过硬、师德良好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出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苏安国校长介绍说,霞浦八中创校以来,高度重视以精神风范为首要指标,以宁德市教师研训基地校为平台,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领域,以校本研训为实施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提升教育道德素养。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要在学生和家长面前身体力行做表率。为此,学校制定了《教师忌语忌事》和《师德修养二十条》等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了全体教师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尊重家长、廉洁从教,表现出良好的整体素质,学校未发生过一起违反师德规范与行风建设的事件。 实施“名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和三个阶梯(“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的成长目标,实施了“目标导向、课题带动、专家引领、校本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措施,初步建立起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师培养体系。成立“学科工作室”,启动“积分制考核”和奖励研修机制,配备了“名师工作室”,经常开展赛课比武、送教下乡、培训交流等系列活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积极建设“道德·自主”高效课堂,开展以校为本的个别化教育行动研究,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 注重绩效考核,调动全员发展的热情。学校制定《教职工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将教师的岗位工作、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校本研修、质量检测、赛事参与等作为年度考核的参考指标,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浓厚和谐的适应教育氛围,让一批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学校教师先后有 300 多人次被评为省市、县校各级各类先进,多篇论文分别发表于省市县级教育刊物上。在市县第三届教师技能大赛中,13 位教师参赛,12 人获奖,其中一等奖 3 人,二等奖 3 人,三等奖 6 人,获奖率居全县之首,有 5 位老师还代表霞浦县参加宁德市教师技能比赛,分获一、二、三等奖,谢怡老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全国“优质课”奖。 加强课程建设,艺体教育推陈出新结硕果 加强课程建设是创造适应教育的重点。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课程育德、课程育智、课程健体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学校通过整合和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对国颁课程实施二度开发,初步形成了适应本校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构建新德育课程,坚持“适德”教育。学校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目标,开发了“早新闻”“思齐”等校本课程,编印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名人名篇名著》《大学中庸》等《思齐》教材,用于初高中三年教学,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和国学经典文化,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在个别化的课程实施过程中。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宁德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市级示范点;2016年,校本教材《思齐》被评为宁德市中小学优秀德育校本教材。 构建新艺术课程,推行“适性”教育。学校扎根于几千年中华文明土壤中,推陈出新,开设“书法”“美术”“中国画”“篆刻”“合唱”“经典诵读”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课程。2017 年,校本教材《书法》《合唱》入围福建地域文化艺术特色中小学地方校本美育教材。 构建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倡“适体”教育。学校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航模、合唱、舞蹈、阅读与写作、经典诵读、英语课本剧、电脑制作、书法、美术、篆刻、国画、数学探究、物理探究等课程,将七八高一高二年级各 10 个行政班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整合为 20 个综合活动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后,由学生按兴趣选报志愿,选课走班,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和课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学校还逐步完善各种综合活动场所设施。经过改革与实践,学生学有兴趣,教师教有所乐,朝着“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方向迈进。 构建心育课程,细化“适心”教育。针对留守儿童多、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多、单亲家庭子女增多等情况,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团队,做到有阵地、有专(兼)职教师、有课程安排、有专项经费、有心理健康教育台账、有工作实效,并率先将“心品”课程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开发了36 节“心品”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分 6 学期通过“心育”主题班会实现。 构建高效课堂,优化“适智”模式。以开展“高效课堂研究”为载体,学校确立了“道德·自主”原则,以“学启讲练同伴互助”为课堂教学主模式,积极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一是抓好集体备课。每周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开展集备活动,集体编制《教学指南》供同年级师生使用。二是抓好学习小组建设。各班学生被分成若干组别开展学习活动,努力实现“学得轻松、教得有效、考得满意”。三是抓好课堂教学主模式的建设。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将启发式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互讲,教师重点讲。四是抓好听课小组建设。以年段备课组为单位组建听课小组,开展经常性的听评课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完善教学环节。 以体育、音乐、美术为主的体艺教育推陈出新,硕果飘香。在北京举行的“和谐中国”——第五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声乐比赛中,张杰同学获得初中组一等奖,陈禹洲同学获得全国青少年器乐比赛金奖,学校合唱队在“相约中国梦”合唱比赛中折桂;获得福建省第六届校园艺术节二等奖;学校航模队在全省青少年航模比赛中多次捧杯;学生男女足球队在参加省市、县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也不断取得佳绩;2021年,初中女足获得福建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暨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一等奖;学校向建设“优质初中特色高中”又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创新德育举措,“适应教育”蔚然成风 创新德育举措是创造适应教育的基石。学校深入推进宁德市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工程,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示范的创建活动,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不断夯实德育创新基础,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德育工作更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密切家校联系,探索德育新路。学校坚持实行“家校联系本”制度,要求各班班主任为每位学生配备了统一制作的《家校联系本》,记录学生当天的表现情况(尤其是“闪光点”)和学业完成情况,家长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同时收集学生每天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努力建立一个充满表扬和赏识的德育情境,做到赞赏每位学生独特的个性、努力、善意以及取得的微小成绩。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搭建德育进步台阶,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学校逐步摸索建立了一套德育教育的体系,搭建学生德智成长的三级台阶,从“文明礼仪规范生”到“学习、生活二十条习惯双好生”再到“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注重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培养,为每个学生的良好品格形成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巩固发展德育成果,学校下大力气抓行为习惯养成,要求学生每天养成每天挺胸、抬头、精神饱满,每天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建立纠错集的习惯等各十条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德育为先思想。在开齐开足省颁课程的前提下,学校开设了“早新闻”“思齐”、心育课等校本课程。每天早上 15 分钟的“早新闻”课,以视频为媒介,通过新闻窗口了解世界最新动向,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见闻,让学生做一个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与时代同进步的现代人;每周的“思齐”课、心育课主要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和儒家、法家、道家等国学经典文化,倾听精彩演讲,感悟独到见地,领略名家风范,传承优秀文化,汲取充足养分,养成良好习惯,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从而真正做到与先贤交友,“见贤思齐”。 通过系列举措的不断落实,创造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蔚然成风,教育教学效果显著,结出累累硕果。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省法律进校园先进学校、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宁德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宁德市普通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宁德市教师研训基地校等数十项荣誉。学生参加中考会考,连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学校办学塑造了良好品牌,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奠定了在宁德市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学校德育系列化、分层性建设尚需完善与精细,课程结构安排、内容建设、有效实施、多元评价等方面需要深入探索,教师教科研整体水平偏低,领军人物相对缺乏……”苏安国校长清醒认识到,学校在创造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中,进行了较为有效的探索实践,但仍面临着各种各样新的挑战,任重道远。 苏校长说:“今后,我们将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前行的脚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协力、创新发展,为创造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而不懈努力奋斗!”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