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2 09:43:06 作者:陈伟 来源:东侨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予捷
|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减污和降碳双轮驱动,立足锂电新能源产业特点和优势,编制《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围绕产业、能源、交通等领域,多措并举,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实践,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 优化结构,做提质增效“加法” (一)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锂电新能源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统筹考虑行业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协同、重点措施增效、协同管理提效的实施效果,形成区域锂电新能源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指数。开展宁德市东部新能源产业集中区产城融合综合设计,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形成紧凑集约混合发展的东侨开发区总体布局,打造开放式生态空间格局。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二)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强化工业园区能源、环境基础设施的提效升级及共生链接,全面开展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因地制宜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推动园区短途物流及环卫车辆油换电,开展柴油重卡更换为电动重卡及推广高速公路换电重卡专线试点,企业厂区内配置无人物流运输设备、电动叉车、电动拖车等,打造零碳物流体系。 强化管控,做绿色低碳“减法” (一)推动工业绿色提升。强化源头管控,推进卓高、杉杉、厦钨等一批动力电池核心材料骨干企业绿色转型,推广源头替代措施,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探索规划锂电新能源行业零碳工厂建设路径,结合碳核算、碳足迹分析评价结果,通过在能源利用、交通物流、生产制造等环节减污降碳,推动园区内宁德时代的电池工厂全部建成零碳工厂,率先在宁德时代生产制造领域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 (二)打造电池全产业链循环体系。率先破解废旧动力电池“废料还原”技术,将报废车辆的电池回收后梯级利用和再生处理,实现镍、钴、锰金属回收率超过99.3%,支持完善动力电池多层次多用途回收利用,推动锂电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2022年锂电新能源企业共推进418项节能优化项目,预计每年:VOCs减排96吨,SO2减排118吨,共节能总量相当于每年避免约447230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100%的电池包包装使用可循环及再生包装材料,减少木材使用12万吨/年,VOCs减排420吨,SO2 减排512吨。加快推进新能源头部企业电解液真空泵有机废气治理设施改造、污水站改造等项目,预期成效可将有机废气处理效率可提高至95%以上,现有的镍排放限值0.5mg/L提标至0.05mg/L,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坚持创新,做低碳策源“乘法” (一)建设智慧平台,助力减污降碳。以数字智治为牵引,探索减污降碳协同数智赋能技术手段,完善资源能源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废气排放、能源利用、环境质量等现有监控平台,建立联动统一的减污降碳协同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能源、污染物、碳排放数据智能协同管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度提升。 (二)创新金融政策,助推协同增效。创新减污降碳协同激励机制,加强财政资金与产业、金融等政策联动,设立新能源产业链专项资金,成立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减污降碳高质量奖补资金,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引领新质生产力,做低碳高质量发展“除法” 聚焦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能源转型。围绕外贸出口“新三样”之一“锂电池”,开辟绿色转型新赛道,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打造一流的锂电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创新区域招商工作,捕捉新的产业机会,引导清洁生产,输出绿色产品,服务绿色消费,逐步推动东侨开发区经济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成功升级。建成一流的储能产业技术应用的集成创新示范区,围绕储能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通过自主创新、多方合作等手段整合国内外储能产业相关清洁能源技术资源,在东侨开发区予以集成应用,形成支撑产业升级、设施升级、管理升级的示范作用。以生态优势激活发展动力,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锂电新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