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财经聚焦| 5月份物价持续平稳运行——透视5月份CPI和PPI数据

2024-06-13 09:05 作者:潘洁、魏玉坤、吴慧珺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5月份物价持续平稳运行——透视5月份CPI和PPI数据

新华社记者潘洁、魏玉坤、吴慧珺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数据,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涨幅与上月相同,环比下降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国内物价持续平稳运行。

CPI环比季节性略降,同比涨幅与上月相同——

“5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国CPI环比季节性下降,同比涨幅与上月相同。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继续保持温和上涨。”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说。

从环比看,CPI下降0.1%,降幅略小于近十年同期平均下降0.2%的水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0%转为持平;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3%转为下降0.2%,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4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中,小长假后出行热度季节性减退,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长途汽车价格分别环比下降9.4%、7.9%和2.7%;受国际油价变动影响,国内汽油价格环比下降0.8%。”董莉娟说。

从同比看,CPI上涨0.3%,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0%,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37个百分点。食品中,鸡蛋、鲜果和食用油价格分别下降8.5%、6.7%和5.1%,降幅均有收窄;牛肉、羊肉和禽肉类价格分别下降12.9%、7.5%和2.9%,降幅继续扩大。

近段时间,牛肉价格的持续下跌,引发不少关注。“跟去年比,肉牛每斤下跌了4到5元,同比下降30%到40%。”安徽阜阳兴申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普超群说,牛肉价格下行,一方面是由于供大于求,近年来牛存栏量不断增长,但市场消费需求不旺,另一方面由于国外整体养殖成本下降,进口牛肉价格低对本土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雪燕分析,今年1至5月,CPI总体低位运行,既有翘尾因素,也有食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前5个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8%。

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

5月份,受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及国内工业品市场供需关系改善等因素影响,PPI环比上涨0.2%,改变了前6个月连续下降趋势。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4%。

受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3.9%,其中铜冶炼、铝冶炼、金冶炼价格分别上涨7.0%、3.4%、2.8%。

煤炭主产地供应偏紧,“迎峰度夏”补库需求陆续释放,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上涨0.5%。

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逐步落地见效,钢材市场预期向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0.8%。

从同比看,5月份,我国PPI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物价有望温和回升——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不管是从同比、环比还是核心CPI变化来看,近段时间,CPI变化都在改善,表明消费需求处于持续恢复态势。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国内文旅、餐饮、零售等市场需求增长、人气旺盛,夏日消费热力涌动。商务部商务大数据显示,假期里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8%。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1.7%和9.2%。

“今年以来,核心CPI涨幅保持稳定,PPI总体低位回升,表明市场供求关系改善,需求持续恢复。”刘雪燕说。

商务部等多部门出台《2024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近期以来,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提振市场信心。

“下阶段,随着供应增加,食品价格仍然将处于季节性低位。工业消费品在以旧换新政策影响下,消费需求有望回升,价格总体将稳中略升。服务价格则在服务需求逐步恢复推动下有望继续回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综合这几个因素判断,下阶段CPI有望低位温和回升。

关键词:CPI,PPI,刘雪燕,环比,平稳运行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