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为新中国下潜——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组建纪事

2024-06-18 09:20 作者:黎云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题:为新中国下潜——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组建纪事

新华社记者黎云、孙鲁明

92岁的徐瑞田是中国第一代潜艇兵,虽精力已大不如前,但只要一提到“潜艇”这个词,他会立刻变得精神抖擞。

1950年,新中国百废待兴。刚刚诞生不到1年的人民海军在北京召开重要会议,确立“空、潜、快”为重点的建设方针。

会后,时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找到了年仅32岁的傅继泽,交给他一项任务:组建一支学习队集中学习潜艇知识。

潜艇部队,是在水下遂行作战任务的兵种,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强的突击力,能长期在水下作战,是大国海军不可或缺的重要作战力量。

“我当时很兴奋,因为新中国成立仅一年,竟着手建立一支潜艇部队。”傅继泽生前回忆时写道。

当年的海军党委对选配潜艇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视。全海军部队行动起来。经过精挑细选,275名政治立场坚定、文化水平高、身体素质好的官兵从各舰队、学校、直属机关等抽调出来,组成第一批潜艇学习队。

1951年4月26日清晨,装载着学习队人员的专列驶抵大连站后,又来了10辆罩有帆布遮篷的军用大卡车,将他们转运到旅顺口某基地。

由于严格的保密纪律,学员们从到达基地开始,就完全断绝了与外界的来往。不许通信,不准外出,“纪律非常严格,选我们去干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是执行任务”。91岁的老兵刘作根回忆说,自己的老家距离学习地点还不到5公里,但母亲从未收到过他的音信。

“说是文化程度高,其实那时候选出来的人基本上都是小学、初中文化。”92岁的老兵慕恩盛回忆,上级给出的时间是三年——三年内,必须要掌握航海、机电、通信、雷达、鱼雷、枪炮等20多个专业,近百门课程。

就是这样一批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的官兵,开始了中国潜艇部队从“0”到“1”的迈进。

《潜艇构造》是一门必学课程。第一堂课,教官拿着潜艇模型,告诉大家,潜艇都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设计的。“阿基米德定律是啥?好多学员一头雾水。”刘作根说。

不停地有人被淘汰,又有新的人员补充进来。为了拿下理论学习的“高地”,学习队的官兵拜能者为师,互教互学。上课的时候听苏联教官讲课,下课后自己办起了各种文化基础补习班、专业理论学习班。

等完成理论学习第一次钻进潜艇时,慕恩盛震惊了。

各种仪表、设备、装具,几千条管路、上万个阀件,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留给人的空间被挤压到了最小。床铺多是可拆卸的吊床。即便这样,也不能满足一人一铺,艇员们得轮流睡觉。

高温、高湿、高噪音,学员们在狭小的舱室里拿着图纸摸管路,夜以继日地翻阅技术资料。

在舱内,人会无法感知昼夜的更替,生物钟出现紊乱。只有24小时制的潜艇钟才能告诉大家,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

1953年,三年学习期将满,结业考试在即。学习最紧张的时候,徐瑞田收到家中电报,告知他父亲去世。徐瑞田忍痛完成了最后的考试。

最终,潜艇学习队所有学员的结业考试平均成绩4.7分,远高于4分的合格线,他们顺利结业。

等到徐瑞田请假返乡时,父亲的坟头早已青草萋萋。

1954年6月19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成立,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宣告诞生。漫漫征程,由此开启。

“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我们是中国海军潜艇兵,航行在无边的海洋里……”70年过去了,当年的官兵相继离世,仅余少数老兵,也已是九旬高龄。

他们的一生鲜为人知,但这首《潜艇兵之歌》,记录了他们的青春和誓言。

关键词:潜艇,潜艇部队,人民海军,1950年,海军司令员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