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专题 > 聚焦2022年 南平市“两会” > 亮点回顾 > 正文

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和开发——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活力

2022-01-04 11:13:25      来源:大武夷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南平市是朱子故里,朱子学的发祥地,朱熹在这里生活、讲学、著述五十余载,足迹遍布全市各县(市、区);南平市是福建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福建省重点革命老区,红色遗迹遍布全市;南平市建窑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窑建盏文化品牌效应逐步形成……

近年来,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立足南平市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扎实推进立法保护传统文化,促进科学保护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文化引领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在保护中传承“朱子文化”

一代大儒朱熹,在南平琴书五十载,铸就了儒家文化的第二次高峰,闽北也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朱子文化是我们的名片,是闽北这片土地的文化灵魂”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因而朱子文化遗存的保护十分重要。

为传承文化基因,延续中华文脉,市人大常委会抓住新修订的立法法赋予设区市立法权的契机,把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的制定锁定在朱子文化遗存保护。2017年3月28日,南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2017年7月21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为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提供了法制保障,积极推动了朱子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发展。

为确保《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贯彻实施,2019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检查组深入浦城县、政和县等地,对南平市贯彻实施《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实地查看了南浦书院、詹氏故居、西山故居、云根书院等多处朱子文化遗存地,深入了解《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贯彻情况,并与有关单位、人大代表座谈交流,了解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对《条例》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同年10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提出了要加强宣传研究、强化资金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合理开发利用等审议意见,交由市政府办理落实。

市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充分发挥南平“朱子故里”和“朱子文化发祥地”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强朱子文化宣传、展示、交流和研究,持续加大朱子文化遗产、遗存、遗迹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保障力度,有效地促进朱子文化传播、传承和发展。目前,南平市朱子遗存共计140处和一条古街(五夫里街),馆藏可移动朱子文物23件。全市已完成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标志碑56处,占全市朱子文化遗存总数(共69处,含可移动文物8件)的81%。建阳区、邵武市、建瓯市、顺昌县、光泽县、松溪县及政和县7个县(市、区)已完成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标志碑的设置。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