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南平:以高质效司法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2-06-16 08:51:4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今年1月至5月,南平两级法院共办结案件20847件,同比上升14.41%,市法院办结案件2189件,同比上升20.08%,两级法院结案率为76.37%、市法院结案率为81.28%,均居全省第一……

数据背后,是全市法院落实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部署的一项项具体实践。各级法院在“快、优、实”上下功夫,切实做到以高质效司法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

人案调配管理提高效率,审判质效全面提速

近年来,南平两级法院受理的案件数均有上升趋势,特别是2021年,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3万件,同比增长12.6%。面对日益繁重的审判执行工作,各级法院以优化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案件审理效率,全面缩短案件办理周期,各项审判质效指标保持持续向好的运行态势。

“在部署‘管理优化年’活动中,市法院把强化审判质效管理作为活动首要任务。”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分管审判管理的副院长王建敏介绍,针对案件管理,市法院构建起了“预警提示+挂图作战+可视化监管”的审管体系,将诉前调解至案件归档7个重要节点全部纳入“可视化”监管,确保案件审理周期得到有效管控,让案件办结既有速度也有质量。

盯住“案”的同时,也抓住“人”这一关键。为了提高人的整体效率,改变“忙闲不均”的问题,市法院综合考量个体能力、团队配合、资源负载等因素,强化人案匹配度测算与跟踪。“今年年初,我们对市法院机关27名干警进行岗位调整,落实人案调配机制,优化了资源配置,进一步把‘人’的动能释放在审判效能上。”王建敏说道。

指标动态监测、目标适时调整、绩效考核跟进……“管案+管人”的管理优化,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高效率的公平正义。今年1月至5月,南平两级法院结案平均审理天数38.8天,居全省九地市前列。

创新鉴定机制提升效能,诉讼成本大幅降低

长期以来,司法鉴定费用偏高,一直被当事人所诟病。据了解,传统模式下,鉴定机构报价只要在指导价所限定的收费幅度内,当事人只能接受,否则将承担退鉴后果。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随机选取鉴定机构时,从原来摇号选取1家,变为摇号选取3家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作为询价对象,由他们报价,再确定最低报价者作为选定的鉴定机构。”市法院司鉴处负责人朱凌云介绍。

司法鉴定工作是审执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鉴定程序高效规范,防止部分鉴定机构恶意竞争拖延鉴定程序,市法院还在《关于采用询价方式选定鉴定机构的实施细则(试行)》中,确定了“取消选定资格”“名册除名”等相应的规制和惩戒措施。

机制的创新带来了效能的提升。在全市法院已经试行“新机制”的案件中,与传统方式相比,个案鉴定费用最高差价达81.78万元,平均节约诉讼成本达22.93万元。该机制也被省发改委(营商办)纳入2022年第一批20个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法律特派服务提增效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5月12日,全市法院法律特派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启动,首批100名法律特派员正式“出征”。

法律特派员的组成来自选派的优秀法官、法官助理等,他们主动对接企业,通过送法上门、靠前服务,协助和指导企业依法治企、防范风险、化解纠纷。

“推行法律特派员制度,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从‘不告不理’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市法院民二庭负责人熊建安介绍,施行这项制度就是把司法服务派送到企业“家门口”去。

今年上半年,受全国疫情影响,不少企业陷入了效益困境,继而引发了一些用工纠纷。其中,位于建阳经济开发区的某汽车制造公司,就曾面临涉及50多名员工的劳动争议,而企业负责人考虑到案件数量较多、矛盾较大,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这时,对接开发区的法律特派员就发挥了作用。在了解情况后,他们立即组织企业、员工,与当地相关部门联动开展调解,在初步达成协议后,又引导双方到当地法院进行司法确认,最终把这批纠纷圆满化解在诉讼之前,既缓解了企业的困境,又解决了员工的“薪”愁。

从去年9月制度试点开始,到今年5月全面推广,全市法院首批100名法律特派员对接的企业已达1200多家,帮助企业排除潜在纠纷隐患超过200个,针对企业潜在风险提出解决方案112次,化解各类涉企纠纷398件。

“优化管理是实现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的路径与保障。”市法院分管司法协同创新中心院领导陈群介绍,“接下来,全市法院将以质效、政务、数据、风险、能力‘五大管理’为抓手,通过理念引领、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不断探索新机制,推出新举措,以更加有效的管理带动司法整体水平的提升。”(吴建琼 许锦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