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秀美武夷: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2023-03-23 08:59: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黄海 摄

东南网讯(福建日报 记者 吴旭涛 张辉)春分时节,武夷山满目苍翠,游人品茗观景。青绿之间,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秀美武夷山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第一站就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武夷山,绿水青山间,留下谆谆嘱托:“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牢记谆谆嘱托,两年来,省委省政府、南平市委市政府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南平市更坚定生态优先导向,以“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的干劲,加快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

最严保护,做好生态新答卷

三月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玉女峰峰岩秀奇,九曲溪碧波荡漾,竹筏缓缓前行。九曲溪上的巾帼红宣讲队队长陈佳,正向游客嘉宾讲述武夷山的美丽故事。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竹筏,从星村镇码头出发,察看九曲溪流域及沿岸生态保护情况。

当时,撑筏讲解的正是陈佳。“一路上,总书记十分亲切地与我交谈,特别关注生态。当沿途看到白鹭、白鹇等野生动物时,总书记很高兴,他告诉我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嘱咐要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陈佳说。

“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福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踔厉奋发,在绿水青山间,开展了保护发展相促进的生动实践。

近日,珍稀物种欧亚水獭惊现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

科研人员在回收整理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监测画面记录到了两只欧亚水獭在溪流与岩石上结对捕食的画面。这是该物种在当地的首次影像记录。

“水獭是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指示种。”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主任张惠光说,国家公园内沟壑纵横,福建片区内溪流多达150余条,发源自桐木关的九曲溪更是蜿蜒曲折,为这一珍稀物种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过去两年,武夷山国家公园仿佛找到了“流量密码”,一次又一次因为发现新物种、新记录种而登上热搜榜,“武夷山国家公园又上新了”成为媒体最钟爱的标题——

发现蕨类新种“武夷卷柏”,为武夷山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发现大型真菌新种“诸犍老伞”,为揭示老伞属物种分布格局、自然演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发现昆虫新种“中华粘猎蝽”,刷新了粘猎蝽属在东亚亚热带地区的最北分布记录……数据显示,自正式设立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已正式发布10个新物种。

不断刷新生物多样性记录的背后,是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定力、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创新力。

两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资源管护工作标准更高、措施更细:划分98个网格,加强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巡查监管;严格森林火灾防控,实现了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建立35年以来无森林火灾的目标;通过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及时掌握国家公园森林火情、茶园变化、“两违”建设、松材线虫病等资源情况;严格执法,有效打击毁林种茶等各类生态破坏行为。

两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坚持科技赋能,强化科研监测,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完成《武夷山国家公园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调查》项目,基本掌握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分布等情况;持续推进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累计完成实地调查百余次,布设样线700余条、样点1600余个、红外相机700余台,进一步摸清资源本底情况;积极与中科院、南京林业大学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研课题对接,建立科研项目库。

两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继续深耕“试验田”,不断向改革要动力:完成勘界定标工作,通过设立界碑、界桩,分清园内园外,界定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解决界线交叉重叠、模糊不清的历史问题;联合江西省编制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持续完善跨省协作联动机制,构筑生态保护合力。

得益于此,武夷山国家公园接连交出全优生态答卷。

“过去两年,福建片区森林植被原真性、完整性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地表水、大气各项指标均保持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常年处于‘非常清新’水平。”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方燕鸿说,将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用最严保护呵护最好生态,让人民群众可以逐步享受到最优质的生态产品,让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展示中国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的亮丽名片。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