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
2023-07-06 17:52: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东南网7月6日讯(通讯员 连丽云 柳志勇)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是一个地方生态文明的标志,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浦城县有古树名木29科61属83种7491株,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古树277株,国家二级保护古树771株,国家三级保护古树6443株,千年以上散生古树24株,它们客观记录并生动反映了自然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痕迹,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心灵深处最温馨美好的记忆、最割舍不下的乡愁。
濠村古树群 浦城融媒体中心供图
树牌立碑 自发保护
“黄源岭头山场,为保留林木庇荫,禁止登山砍柴,如有犯者,罚银一两,存众公用,为此刻石禁约。”在浦城县濠村乡后濠村的后山上有一块公立“合乡公约”石碑。据说,立此石碑,主要是为了保护黄源岭头山上一片古树群。此古树群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闽楠103株、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12株,更有千年古樟、参天高耸的花梨木,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后濠顶前自然村的36株古银杏树,古树树龄都在百年以上。
“保护古树名木早已成为当地村民印在骨子里的一种习惯。”濠村乡后濠村党支部书记罗祠榕说,“从明末时期起,后濠村民就树牌立碑保护林木和水土,至清朝末年当地村民对树林更加爱护,并建立了社公庙以敬神的方式保护古树。”20世纪70年代,各地出现大量采伐珍贵树种的现象,但濠岭自然村的社员出来抵制砍伐珍贵树种行为。也正因如此,后濠的古树群历经几代更迭,在村民的守护下日渐茁壮,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景观,也成为了国家进行珍贵树种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2016年,后濠村古树群被评为“南平市第二批十佳乡村景观林”,目前正积极申报写生基地。
后濠村树牌立碑只是浦城县保护古树名木的一个缩影。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万安乡连墩村在长山上,亦有立石碑保护山林的故事。在浦城,许多村庄都有一片风水林,长期以来村民约定俗成自发保护,人们敬畏风水林,同样也保护风水林,使风水林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景林。
干部带头 组队巡山
曾经,富岭镇双同村是个出了名的贫困村,村民们靠着砍伐林木、烧炭向森林要“经济效益”,导致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灾害频频发生。在先锋带头示范作用下,喊出了“不砍一棵树,双同也致富”的口号。经过村两委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和不断地努力下,匡山的所有炭窑熄了火,上千株名木古树得以保护。为了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双同村还建立起森林管护队伍,并以保护下来的原始森林作为匡山旅游的亮点,先后拿下了“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八个国家级金字招牌。
保护古树名木,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现在我们吃上了旅游‘生态饭’,村集体有能力为全村村民缴纳医社保,每年还为每人提供不少的补助。”富岭镇双同村党支部书记李仕银自豪地说。如今,双同村拥有3万多亩的生态公益林,匡山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成了村民的“发财树”,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60多万元收入。如今,双同村建设起了游客服务中心、民宿、步道等旅游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集特色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全新体验,发展生态旅游,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出台措施 科学养护
“九龙桂作为我县古树标志性代表,一直都是重点保护对象,每年都会对其进行保护性建设。”浦城县林业局丹桂办主任李文介绍,2017年“九龙桂”出现大量落叶、枯枝等严重问题,县、乡两级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对该树从树周、冠下环境治理到树体枯枝、苔藓清理等全面进行养护,并实施长期跟踪,病虫害防治等,目前“九龙桂”恢复往日生机,每年都吸引各地游客慕名前来观赏。
近年来,浦城县积极争取和整合各级资金,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登记,按乡镇分树种逐一核实,统一制作保护牌,对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进行严惩,“户籍”管理让古树名木“老有所养”。先后投入保护资金33.3万元,保护“丹桂王”和“闽楠王”;争取省级资金25万元对石陂镇布墩村千年樟、永兴镇珠山村卧龙樟、仙阳镇管九村古樟树等进行抢救复壮,并通过实施专项保护。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和规范古树名木日常管理和保护,让古树名木永葆‘青春活力’,同时,鼓励挖掘和提炼古树名木的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价值,建设以古树名木为载体的乡村公园,助力乡村振兴,让走出去的人记住乡愁,走进来的人留住脚步。”李文说。
相关阅读:
- [07-06] 找活招工有去处 零工“新家”有温度
- [07-05] 浦城县举行“深学廖俊波 ‘三争’作表率”主题党日活动
- [07-05] 浦城:积极推进制种大县建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