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南音民间团体遍地开花 演出离真正的市场有多远

qz.fjsen.com 2011-11-10 11:09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困境 缺乏经济支撑 南音难以“唱”下去

有关人士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某南音社团30多人,有一年元宵节参加表演,获得了2000元不到的补贴,这些人大多是业余的,“如果是专业人员,以此为生的,如何生存?”

民间南音团体大多是“自生自灭”,其经费主要是成员给付、弦友捐资。相比而言,一些影响力广泛、知名度高或者公办社团,要争取到相应的资金较容易。

以鲤城区泉州南音研究社为例,其成立时间久远,知名度高,交流颇多,与海内外数十个弦友经常联谊,到外面参加演出,政府扶持力度非常大。研究社社长郑芳卉说,像她们研究社出外联谊性质的表演比较频繁,一般邀请方支付接待费用,而来回路费都是自掏腰包,可这并非小数目,“几乎没有进行过收费性质的演出。”

晋江东石南音社则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海内外弦友、华侨每人拿出一些钱,而后靠这些本钱生利息来发展。不过,这样的方式也只局限于地处经济发达的晋江、石狮等地的南音团体。

其他的南音社团就不这么幸运了。“南音跟其他艺术一样,也是‘烧钱’的艺术。”包括几位南音社团负责人在内的人士坦言,没有经济支撑,南音社团难以更好地“唱”下去。有人举了个例子,包括南音在内的社团、剧团,“每年解散、停演或者重组‘洗牌’的,分分合合的不下百家。”

出路 自身条件成熟 缺市场化运作

南音雅俗共赏,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受访的一部分人士认为,南音演出不能仅停靠在本地的婚丧喜嫁,露天表演上。一些条件成熟的南音团体应走进市场,迎接市场的洗礼,或许能找到更好地适应时代、传承发展的空间。

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研究会秘书长许晓晖认为,对于一些好的南音社,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措施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当然,单纯靠政府的扶持支撑不了整个南音市场的发展,“最主要的是需要市场的认可。”

陈日升说,像台湾一些南音团体,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下基层演出等方式,除了获得一定的收入,也可以达到推广和发展南音的目的。

许晓晖说,南音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可以通过建立文化品牌的方法,逐步提高南音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人来了解南音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演奏的优美性,拓展更大的欣赏群体。

鲤城区文化馆馆长黄志军说,纳西古乐与旅游结合在一起,成为丽江旅游一项很重要的项目。南音要做到这样的结合、创意,还欠缺一群优秀的营销团队、统一运营,“有专业团体,有观众、游客,问题在于怎样构造一座桥梁,在推介南音的同时,也将南音推入市场。”

“传承发扬,展示演出,应该是结合的,不是孤立地行走。”泉州市文广新局一位人士说,走进市场,能盈利,反过来可以为南音这项古老艺术注入更多的创意,推陈出新,吸引更多的人。当然,要迈出这第一步并不容易。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