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本地产杨梅量价双挫 保鲜跟上效益有望提升
本报讯 (记者王美金)“泉州本地产的杨梅本来很有名气,前几年还出口欧盟市场,但现在水果摊上漳州杨梅一斤十来元,还很畅销;而本地产的杨梅摆在路边十块钱三斤,而且还有滞销之忧,问题出在哪里?”热心市民许小姐拨打本报记者热线,表达了对本地杨梅产业的担忧。
带着问题,记者驱车前往本地杨梅的主产区南安榕桥、安溪凤城等地走访。
上市周期短暂
自古“红颜薄命”
“早梅四月半,晚梅端午节,不管是早熟还是晚熟的杨梅,从上市到收尾,总共都只有十来天的时间,周期太短了,销售与保鲜都成问题。”南安榕桥的梅农吴大伯告诉记者,杨梅成熟后挂果时间短,所以上市周期短暂,如果没有抢时间采摘的话,淋了雨水的杨梅很容易长虫和脱落。
“一天色变,两天味变,三天色香味俱变,杨梅自古‘红颜薄命’。”在安溪凤城镇上山村的果园,正在采摘杨梅的农民陈先生告诉记者,杨梅是最难保存的水果之一,短时间内采收的大量杨梅如何保鲜,一直是梅农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因为密集上市和难以保鲜,所以梅农难免竞相抛售,导致价格下跌失去方寸。”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漳州的杨梅已经产业化,具有低温保鲜仓储和真空保鲜包装的设备,而本地基本不具备这些条件,这种恐慌抛售心态下的低价,事实上伤害了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
日常护理疏懒
产量开始下滑
“卖给水果贩的鲜果一斤1.2元左右,卖到蜜饯厂做果脯的次等品一斤只有0.75元,今年的收成很不好,价格也不理想。”陈先生介绍,虽然市民可能感觉杨梅才上市没几天,但事实上本地杨梅的产销已经接近尾声了。
“以前一棵杨梅树可以采200—300斤的鲜果,每家每户还可以靠卖杨梅增收5000—10000元,但今年到现在卖了不到500元。”吴大伯告诉记者,因为果品卖不上好价钱导致梅农对杨梅树缺乏日常的照顾护理,加上周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今年不少人家的杨梅产量剧减。
“前两年,采摘季节要从外地雇人来摘,村口会排满外地牌号的货车等待收购,但今年没有外来的采摘工人,也没有外地牌号的货车。”吴大伯的儿子无不担忧地告诉记者,杨梅会不会与龙眼一样,成为昙花一现之后走向滑坡的经济果树?
- 2012-05-28摘"野生"杨梅还弄断树枝 游客赔南安村民200元
- 2012-05-23泉州东湖公园里偷摘杨梅 一男子摔伤腿(图)
- 2012-05-14泉州东湖公园杨梅树惨遭"毒手" 游客攀爬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