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本土农业企业规模化发展 有望登陆天交所
规模化发展
引领农业企业做大做强
“现有基地大概在1500亩左右,其中红龙果种了200多亩。”卓炳连告诉记者,红龙果每年可以收获十茬,亩产量大概在3000公斤左右,售价是每斤15元,产品利润较为可观。而每年获得的利润都如数投进来改造扩建果园基地。经过近几年滚雪球般的发展,基地正朝着规模化、规范化的方向前进。
“公司准备在天交所上市,已经酝酿半年多了,最快可能今年9月挂牌。”卓炳连告诉记者,如果进展顺利的话,这将是泉州第一家登陆天交所的纯农业企业。
同样是追求差异化发展的农业企业,泉芳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也选择进行规模化经营的道路。“第一期开发500亩种植中药材香辛料,第二期继续开发2800亩,到第三期开发完成可达4200亩。”童双河告诉记者,基地刚被批准为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业项目,基地计划新建香辛料示范基地900亩,示范推广1000亩,项目建成后,年可产八角120吨,年均新增产值205.44万元。
“农业生产经营在错开同质化竞争,进入精致农业的差异化经营之后,同样需要进行规模化发展。”泉州市农业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基于农业天然的弱质属性,先做大形成规模效应,是最终变成龙头企业的必然前提。
提供就业
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富裕
“邀请高校和科学研究院的有关专家对管理人员和种植人员等进行香辛料生产新技术培训,受训人数达1200人次以上,可直接带动100人就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可带动周边380多农户增收。”童双河告诉记者,这种在本地人听来很陌生的香辛料农产品,正越来越广泛地带动周边农户走向共同致富。
“附近村庄的很多中老年妇女告诉我,这辈子第一次拿到的工资,是我们发给她的。”卓炳连告诉记者,种植果树时挖一个坑4.5元,一个劳动力一天可以挖几十个坑,而且1500亩的果园随时都有锄不完的杂草,这些就足以解决附近村庄的留守劳动力。
与此同时,他正与村里的乡贤商议,准备集资800万元扩建从山脚延伸到果园基地所在村庄的水泥路,“等到路通了,依靠果园对访客的吸纳作用,人来车往之后,村子的经济自然就盘活了。”卓炳连说。
- 2012-08-08永春坑仔口镇福地村种植黄花菜 黄花连片开
- 2012-08-06石狮引进20多种太空蔬菜品种 产量至少高出10%
- 2012-08-06又到“三抢”农忙时 泉州农民趁天晴晾晒早稻
- 2012-07-23泉州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半年新增273家 比增45.21%
- 2012-07-20德化农民竹林下套种金线莲 1亩可增收8万元
- 2012-07-19泉州早籼稻增产 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至1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