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片区改造古牌坊何去何从续 鼎盛时近400座
老泉州城曾经牌坊林立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9月18日讯(记者 陈丽娟 田米 见习记者 苏碧蓉 文/图)
核心提示
1986年,张和平在“急公尚义”牌坊下画下第一笔。那时,“急公尚义”牌坊周边民舍林立,鸡犬相鸣。
张和平,泉州一民间绘画爱好者。他的笔下,有不少泉州的老街景,单单“急公尚义”古牌坊就有10多张。有空时,张会拿出自己这些画看看,按他所说,这些代表老泉州记忆的东西,消失了实在可惜,“把它画下来,也是一种特殊的保护方式吧”。
据记载,100多年前,泉州古城内外先后共有牌坊399座。随着拆除、自然灾害等影响,如今市区仅有“急公尚义”牌坊屹立不倒。下个月,南少林片区改造项目即将动工建设,“急公尚义”牌坊的命运也备受关注,开发商特地提出两个保护方案,究竟是施工完加固,还是拆解再复建,目前方案仍在商讨中(详见本报9月15日A9版相关报道)。
而此前消逝的牌坊,构件如今大多散落在民间,还有部分则静静地躺在泉州南建筑博物馆。
鼎盛 清末时有近400座
“急公尚义”牌坊,只不过是泉州众多牌坊中的缩影。
据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载,清末是泉州牌坊的全盛时期,晋江境内泉州古城内外先后共有牌坊399座,至清·道光十年(1830年)还存有195座。此后至清末又陆续建造,清末道光、同治年间进入全盛期,牌坊总量达400余座,存量200座以上,仅泉州城内和东门外旧仁风街就集中了牌坊140余座。
泉州市城建档案馆馆长骆沙舟介绍,泉州牌坊是一种文化载体,不但雕刻精美,而且都有故事,是忠孝节义的宣扬。按其作用区分,牌坊主要有四大类型:界坊、功勋坊、学位坊、节孝坊等。
界坊,多立在街区、书院、寺院之前,对入口起到强调作用,如泮宫坊等;功勋坊、学位坊多立在城内或名人故里,也有立在事迹发生地,对人民起教化作用,如当年东街、南街(现中山路)就有不少功名牌坊,“急公尚义”牌坊,就属于立在事迹发生地;节孝坊,较多的是立在城外,也就是此前的旧仁风街古道。根据记载,道光十年泉州古城节孝坊共116座,城外的达101座。
- 2012-09-15南少林片区改造动工在即 泉州古牌坊何去何从
- 2012-08-31矗立于图画中的泉州府古牌坊 领略沧桑与荣光
- 2012-08-13杭州2死1伤牌坊倒塌因基座腐烂 木头一捏即碎
- 2012-05-10清源山三个入口将提升改造 齐云路入口拟立牌坊
- 2011-12-29“急公尚义”古牌坊构件昨日又被偷 部门已报案
- 2011-12-28曾因百元差价牌坊逃过一劫 人为偷盗造成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