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与她的年轻“粉丝” 戏迷追戏到泉州(图)
传统文化传承,应解决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在通向世界的道路上,本土地域特色精品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传承上,“应用心解决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在探索走出去的同时,需要培养本地观众,没有语言的阻碍,泉州观众更能收获观赏梨园戏的快乐。
此次来泉看戏,落座在身边的不少年轻观众引起了金遇锡的注意,让他想起了在韩国经历的一段往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面具舞等一些传统艺术开始被冷落。就在那时,韩国一些热爱传统文化的大学生坚持探寻这些传统艺术的美好,也因学生们的执著,在不久后,韩国传统的面具舞渐渐焕发生机。
金遇锡觉得,作为中国传统地方戏的代表剧种,梨园戏不仅需要优秀的剧本、优秀的演员,还需要一批好观众,未来的空间才会更大。“这批观众从何而来?高校就读的学子是不容忽视的一支生力军。”受过高等教育、对文化有着较强的敏感度,学生们若能认识梨园文化,在戏曲的熏陶下,通过他们、通过网络媒介互通传播,能影响更多的人去了解梨园戏,了解泉州的本土文化。
在将梨园戏推广到高校、大城市的同时,台湾“清华大学”荣誉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台湾民俗曲艺期刊总编辑王秋桂认为,在探索走出去的同时,更需要培养本地观众,梨园戏是泉州的传统戏曲,泉州人本应更懂得欣赏梨园戏,了解梨园戏魅力所在。因为没有语言的阻碍,泉州观众在观赏梨园戏后,能收获更多的快乐。培养本地观众,需要从孩子的教育入手,让本地的孩子们了解、认识泉州传统文化,使他们发现原来自己生活的城市保留着许多充满价值与历史底蕴的事物,累积下来的知识将伴随他们成长,这些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亦会愿意发自内心地去感受本土文化,并致力将其传承给下一代。
“同梨园戏一样,泉州的许多传统文化,生存土壤都扎根于当地民间。在通向世界的道路上,本土地域特色精品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教授指出,在新时代传承泉州传统文化,“应用心解决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如同梨园新编剧《董生与李氏》一样,将现代小说改编成传统戏曲,在保证原剧本精彩故事情节的同时,加入了更为时尚、多样化的元素,最终又原汁原味地展现出传统梨园剧的风采。
傅谨认为,“把传统艺术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这就是我们对闽南文化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
- 2013-02-25传承版《陈三五娘》市区上演 打动新老戏迷
- 2013-02-24梨园戏2013年演出引来天南地北铁杆“粉丝团”
- 2013-02-23京沪粉丝团到泉州看戏 首办座谈会戏迷提意见
- 2013-02-22京沪粉丝团到泉州看戏 通过网络自发组团(图)
- 2013-02-21梨园戏演出周昨晚开锣 近百名外地票友聚首泉州
- 2013-01-26王仁杰编剧曾静萍演出 今夜迷醉《董生与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