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卧床25载 惠安七旬翁写出《卧人心旅》
获得新生 成为文学发烧友
左臂撑床,身体大部的重量落在左上身,右手拿笔写文章,就这样一个姿势,黄诚法可以撑上四五个小时。他热爱文学,这是记者与他接触后的深刻感觉。
黄诚法说,是本报对他的文学帮助让他重生。一番痛苦挣扎后,从小热爱文学的他以书为药,治疗心理创伤。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学理论,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并废寝忘食地着手习作,陆续写了一些初稿。不过,每篇文章一完稿,他就将其锁进抽屉里。适逢当时本报副刊发出公开稿约,在朋友的鼓励下,他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本报寄来一份精挑细选的稿件,“丑媳妇怕见公婆,心里惴惴的,连联系地址都不敢写。”不久,这篇文章被刊登出来了。黄诚法说,当时的心情真是激动得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而这篇文章的顺利刊登也给他打了一剂强心剂,从而一扫往日的自卑感,这“笔杆子”他算是给彻底地扛起来了。
之后,黄诚法还参加了本报举办的纪实散文函授班,“这不仅打发了我卧病在床的日子,也为我宣泄于笔端的文字找了个评卷改稿的老师。”以后的日子,腹稿、起草、修改、抄正,他乐此不疲,成了文学发烧友,至今,他已写下百万字读书笔记。
回报社会 提笔写作助困
黄诚法说,曾经,卧床翻身时的疼痛常常让他难以忍受。他很感谢人生最低谷时给他帮助的好心人,这些人有医生,有家人,有朋友。因文学而重生后,尽管出书是他的愿望,但因囊中羞涩,他也只能一度将书稿深深地压在箱底。“如今书稿出版,真诚感谢大家的理解、赞赏和支持。”
正因得人帮助,黄诚法也想帮助别人,“特别是那些弱势的群体。”黄诚法的家是一座简陋的石屋,屋内光线昏暗,墙边一张简易的床铺就是他的病榻,床头堆满了各类报纸杂志、读书笔记及写作的方格纸,床边的一部电话是他最亲密的伙伴,这是他与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向他求助的学生、各界文友进行联系沟通的工具。
有一次,黄诚法邻村里有个孤儿学习成绩优秀,但家境困难,想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他闻知此事后,便写了一篇求助文章,寄到本报。文章刊登后,很快有好心人资助了这名孤儿,孩子也实现了大学梦。
还有一次,净峰镇给了黄诚法所在的塘头村7个助残名额,但村里的残疾人却不止7人。于是,黄诚法主动为15个需要申请助残的村民每人都写了一篇文章。这些文章真实地描写了村民的生活困境。后来,这15人全都领到了助残款项。如今,他还在继续为本乡镇患重病的人向上级申请医疗救助,帮助孤儿申请建设安居工程。
- 2013-03-1924岁身高0.98米体重45斤 袖珍女想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