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奇闻异事 > 正文

揭秘鲜为人知的清末傩戏面具 源于远古图腾崇拜

qz.fjsen.com 2013-05-28 08:19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饮食】

漳州窑产克拉克瓷 改变东南亚饮食习惯

“哇,这个瓷盘真大!”循声望去,一件由红绿黑蓝等主色“调和”而成的大瓷盘映入眼帘,瓷盘上有大朵红花和一条条“绿丝绦”。专家介绍,这种瓷盘有个专业的名字“克拉克瓷盘”,加之其图案多由红绿彩绘成,因此又名红绿彩克拉克瓷盘。

“这是漳州窑生产的专门外销的瓷!”陈建中摸了瓷盘底部胎质后说,此瓷直径43厘米,年代在明中晚期,由于瓷盘发现于海边,海水长期侵蚀把瓷盘上的部分颜色“吃掉”,剩下“灰头土脸”的铅色。

据介绍,古时这种克拉克瓷盘曾外销到东南亚一带,甚至改变了当地人的饮食文化。“这么大的瓷盘大多置于东南亚人家的祠堂,或是家族聚会时,专门用来盛大米饭,然后他们加上咖喱做成‘手抓饭’。”陈建中说,早期东南亚人家多用香蕉叶“盛饭”,席地而吃。

清代糕点印版 数量多图案多

“你看,相比其他地区,漳州的糕点印版图案更多更丰富!”陈建中说,此次共征集到7件糕点印版,年代大多在清代,它们诉说着闽南地区过年过节用糯米做糕点的习俗。

一件手柄上刻着“道光十四年”的印版尤为不同,印版的每一面都有图案,既有常见的斑斓花朵,也有写着“福禄寿”的“花生壳”,还有龟壳、飞鸟、游鱼及灵芝等。

【戏曲】

清末傩戏面具 源于原始图腾

众多文物中,最奇异最独特的莫过于两个傩戏面具。这种面具较大,有长手柄,手柄上雕刻着一些说不出名字的图案;面具的主体,有鼻子有眼睛也有嘴巴,只不过脸部表情夸张,看上去有些“狰狞”。

“这是漳州一带的娱神,民间认为有通灵之效……”陈建中说,这两个傩戏面具年代均为清末民国时期,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迷信的乡人遇上一病两痛、三灾六难,以为是鬼神作祟,便请求神灵庇护,并许下傩愿。一旦到了还傩愿的时候,还要备好香纸、法器和祭献的用品。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傩”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驱鬼的慢节奏舞蹈。关于傩的定义有:“傩和傩祭、傩仪是一种世界性的古文化现象,它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

据了解,傩戏的面具来源甚古,可追溯至远古先民的文面,是文面的再度夸张,既增加了自我狞戾与异状变形后的神秘感,对疫鬼增加了威慑力,又给人审美感受,增添了娱人功能。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