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 六大理由
在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习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芳财正手把手教学员制作船模。
当选理由6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要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护体系和机制较完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健全,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馆,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实践卓有成效,有体现地方特色的典型案例,当地民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程度较好。
保护培养传承 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泉州全市现有各级非遗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级31项、省级76项、市级134项、县级324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立。
泉州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个(南音、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1个(泉州木偶戏领衔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这是我国首个入选该名册的项目。
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以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重点,并构建四级闽南文化保护网络。通过制定《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泉州较早开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认定工作,给予传承人相应的荣誉与地位;通过大中专院校开设专业课程,培养综合性艺术人才,并实施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节日和各种有利契机,由政府部门举办各种民俗活动。
泉州于2007年9月成立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暨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10年5月制定实施《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全力做好保护传承工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