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迁按下“快进键” 加速打造滨江商务居住综合区 在黄金地段征收约1518亩地,难;涉及3个社区1161宗民房,难,难;让109家企业自愿搬离,难难难! 记者获悉,“抓征迁交净地百日攻坚”行动期间,丰泽区东海后埔片区改造项目延续去年年底征迁首日签约率近三成的如虹气势,按下“快进键”,用干劲巧劲破解一个个难题——新增签约138宗,拆除房屋343宗,把签约总数提升至1226宗,签约率96.54%。 从老旧渔村到滨江商务居住综合区,后埔片区实现蓝图,指日可待。 成立工作专班 用巧劲破解“企业征迁难” 后埔片区改造项目涉及东海街道后厝、后埔、滨城3个社区,需要征收拆迁房屋(民房)1161宗,房屋(企业)109家。征收拆迁过程中,项目指挥部立足实际,建立一套高效有力的指挥部运作机制,严格把关作出征收决定需具备的法定要件,持续优化内部审核流程,一把尺子量到底。目前,各项工作进展良好,项目10个地块中的滨水住宅区地块已净地,后厝安置、步行街地块房屋正在加强拆除,后埔安置、纬五路、东滨路、经八路、产业园、高端酒店、幼儿园地块正在加快推进扫尾。 然而,企业房屋的征收,比民房的征收还要难。东海后埔片区征收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雅斌坦言,后埔片区交通便利,毗邻泰禾广场,靠近市行政中心,许多企业在此扎根多年,规上企业就有8家,运营良好,主动愿意搬离的寥寥无几。采访中,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说,企业搬迁,不仅仅是搬离中心市区这么简单,还要统筹考虑搬迁新址、员工安置、客户需求和企业发展规划等,“说实话,我们在这里20多年了,客户已是熟门熟路,搬走之后,未来会如何,一切都是未知数。” 企业意愿不强、证照不齐、不配合……种种难题摆在面前,但再难,也要迎难而上!对此,征收指挥部成立企业工作专班,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区自然资源局、教育局等职能部门和东海街道、泉秀街道等人员纳入其中。 大家咬紧牙关,只争朝夕,拧成一股绳,攻坚难“啃”企业征迁——相关区领导带队走访、沟通,深入了解企业搬迁过程中遇到的“新用地审批”“历史遗留”等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帮扶措施,为企业提供暖心服务,以服务促征迁。经过严密部署和艰难谈判,在集中攻坚阶段,指挥部一举攻下了42宗。“还没攻下的企业会更难,但我们不怕,将进一步倒排工作任务,加强会商、逐宗剖析、强力推进,尽力争取辖区企业对片区更新改造的支持,尽早完成交净地任务。”陈雅斌坚定地说。 保留名人故居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后埔片区改造项目的征收范围内有两幢名人故居,分别是曾式冕故居和丁马成故居。 前者,是丰泽区不可移动文物。据史料记载,曾式冕清乾隆年间曾任河南开封六合县县令。其故居1995年翻修过,目前曾式冕的后人曾国瑜和母亲住在里面。后者,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已有70多年历史。丁马成原籍福建泉州东海乡,是新加坡南音革新史上的先驱,新加坡政府还曾授予他共和国文化奖章。 此次征迁,其后人忧心忡忡,担心这两幢古建筑被拆除。记者采访时,有几位长者向记者讲述了故居不可拆的理由。“两个故居都是文物,将整幢保留,不会拆除!请你们放心!”随行的征迁人员耐心解释道。 “前期摸底时,我们摸排出50年以上房屋20多幢。经过文物专家鉴定,决定完整保留曾式冕故居和丁马成故居,其余的则保留完整构件,以待回收利用。”陈雅斌说,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和文脉,是每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征迁工作更不例外,“一些名木古树,我们也保护起来了。”此举,也得到许多征迁户的点赞。 为了更便民,该指挥部还设立法律服务点,丰泽法院、司法局定期派出工作人员驻点办公,帮忙化解群众可能会遇到的继承、分家析产、房屋买卖、土地承包及经营等矛盾和纠纷。“有了‘法律管家’,项目更能依法有序推进。服务点目前已接待来访咨询群众400余人次。”陈雅斌说。(泉州晚报记者 吴丽娇 通讯员 郑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