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要闻时政 > 正文

泉州中山路背后的设计名家雷文铨

2023-11-24 10:11:0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山路采用“五脚架”建筑风格

采用“五脚架”建筑风格

1922年,泉城工务局易名市政局。1923年起,泉州开辟新马路(中山路),雷文铨主持设计及施工,街道两旁建筑规划统一采用东南亚建筑风格的“五脚架”形式,成为闽南商业街建筑的重要代表。

1924年,新马路初步建成后,由于道路宽阔,两侧房屋崭新、独特,一楼店面高大、宽敞,包括华侨在内的各路商家纷纷云集此地。新马路很快成为泉州一条新兴的、繁华的商业街市。随后,为了永久纪念孙中山先生,新马路改称“中山路”。

中山路柱廊式骑楼建筑十分吸引人,多为2—3层商住楼,个别有4层的,建筑为纵深布局,楼与楼相连接,一楼为柱廊和店面,二层以上为居住区或者货品仓库。骑楼外形为南洋式小洋楼,建筑立面的檐口、窗楣、窗台由红色清水砖拼花砌筑,柱头檐下雕筑花纹,临街的门窗构筑样式多样,独具特色,楼顶平台有绿色葫芦形栏杆,整体较具南洋异域建筑的风貌,又融入泉州传统民居构筑的元素,是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正是因为泉州中山路保存着长约2.5公里的沿街廊柱式骑楼,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使得它先后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1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2010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第二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荣誉称号。

据《泉州市志》华侨卷的记载:“泉州市区改建的各主要街道两旁的楼屋,华侨投资购建的占多数。”中山路沿街的这些骑楼式建筑,有相当部分就是华侨投资兴建的。

1927年,雷文铨出任泉州市政局局长,继修泉州中山路。

1   2   3   4   5   6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