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要闻时政 > 正文

泉州市已建成11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

2024-05-16 12:29:0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薛逸群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南安康美镇,建筑垃圾经过一系列处置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绿色低碳,利国利民。5月13日至19日是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绿色转型,节能攻坚”。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建筑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随着城市化发展,建筑垃圾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记者昨日从市渣土办获悉,全市已建成11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实现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逆袭”,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助力绿色发展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近日,记者来到南安市康美镇福铁村的一家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处置中心,建筑垃圾经过设备的破碎筛分、清洗、分级后,生成所需规格的粗、细再生骨料、砂。再生的材料按照设计配合比加入水泥、粉煤灰及其他外加剂,再经过全自动砌块生产线,变成广场砖、人行步道砖、实心砌块等,这些新型建材可替代传统的黏土砖和部分原石建材。

南安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安城镇化不断推进,项目建设、旧房改造、宅基地新建日益增多,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随着房建工程项目的大量增加,建筑垃圾也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果不能合理规范处置,不仅浪费了经济价值,还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城乡人居环境。为此,南安市建成泉州首个建筑垃圾特许经营权项目,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行业管理规定,探索建立全省首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全链条工作机制。

据介绍,该处置中心包括破碎线生产车间、破碎储存仓、原料堆场大棚、成品堆场大棚等。中心日处理量达2000吨,年处理能力60万吨,将有力推进南安市建筑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通过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防治费用。”泉州市渣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筑垃圾加工成骨料进行再生利用,减少弃填占用宝贵的土地,避免了对地下水和废料堆积造成的扬尘等环境的二次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从资源有限的角度看,废旧骨料加工的再生产品的应用,可节约大量的原石料资源,节能减排,促进碳中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不断提升利用率 推进资源化利用

在泉港,当地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各自优势,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政府“零付费”。通过将建筑垃圾中的石头破碎为石子,砖破碎为沙,钢筋回收,最终制成建筑环保砖、混凝土排水管等多元化产品,实现垃圾“变废为宝”,逐渐形成“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加工—再生建筑产品”产业链,不断提升建筑垃圾利用率,实现了建筑垃圾产业链和生态链的融合发展,既节约了公共财政资源,又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

2023年7月,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市发改委、工信局等10家单位发布了《泉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以上,各县(市、区)在2022年基础上再增加约20个百分点。目前,全市建有11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年处理能力约795万吨。其中泉港区1家、晋江市3家、石狮市2家、南安市1家、安溪县2家、德化县2家。

“过去,建筑垃圾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填埋处理方式。今后,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将成为泉州市逐步规范城市建筑垃圾有效处置的方向。”泉州市渣土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加快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全面提高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金植/文 市渣土办/供图)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