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阵地,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深入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鲤城区变“规模为上”为“亩产评价”,提高用地集约化水平。 “我们制定入驻企业管理办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实行差别化用能、用水、用电、用气、融资等政策措施,探索入园企业产业空间转让和退出机制。引入专业公司提供园区物业管理,打造企业信息交互共享平台,建成数字化服务和综合能碳管理平台,建立全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同时,强化生产配套、生活配套、产需配套,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打造10分钟产业社区生态圈。”鲤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鲤城高新区为例,今年园区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全省开发区前10强,新入驻企业亩均税收超60万元。 双管齐下推动园区发展 鲤城区通过全方位的措施深化“亩均效益”改革,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手抓“项目创优”。2024年,鲤城区新启动实施67万平方米工业园区标准化空间建设,发挥项目储备、资金保障、用地报批3个专班作用,建立投资增长、资金申报争取、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等争先创优赛道“赛马”比拼机制,助力工业园区标准化项目建设提速。一手抓“亩均效益”评价。制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探索入园企业产业空间转让和退出机制。对亩产达标企业,在政策上优先支持、在用地上优先保障;对亩产不达标企业,实行差别化用能、用水、用电、用气、融资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或主动退出。 “平台赋能”完善园区管理 鲤城区注重创新赋能、政策加持,变“传统运营”为“平台赋能”,完善园区个性化管理。 一是政府提供增值服务,按照“空间+产业+赋能”3个服务职能,整合优化高新区管委会“大部制”组合工作力量、职责分工,完善“帮代办”“全速办”机制。 二是平台做好定制服务。引入专业公司管理科创中心,提供知识产权、企业资质认定、产业政策咨询、人力资源、财税、法律等产业生态服务,满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此外,园区推进智慧管理,搭建节能降碳信息化支撑平台,建立能源和碳管理模型,通过各种设备系统实时掌握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动态,可为园区节省5%—15%的能源损耗。 打造10分钟产业社区生态圈 为了满足企业多层次需求,鲤城区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打造10分钟产业社区生态圈。 强化生产配套方面,建成泉州市数据要素创新生态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数据资产化、数据产品孵化撮合、数据商产品及品牌推介、数据要素行业培训及咨询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强化生活配套方面,提速西隅中心小学坂头校区等4个教育“过江”工程,可新增优质学位5200个。抓好鲤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二期、新一代万达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开工光电产业园、海天科创园宿舍保租房等项目,新增保租房(宿舍)超1300间。 强化产需配套方面,新设人才创享中心,今年已聚焦金融对接、创新赋能、营商服务、人才保障,举办“大院大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AI新未来”等活动近20场。同时依托“伙伴银行”为50余家园区企业提供贷款超10亿元,年内还将增设2个金融服务点,助力企业增资扩产。 培育上下游产业链条 打造搬不走的核心优势,注重上下游产业链条培育。鲤城区加快龙头带动铸链,将电子信息、纺织新材料作为重点产业链,培优扶强火炬电子等龙头企业。招商选资延链,组建军民融合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城升级等基金,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创新共享强链,以科创中心、光电产业园等创新综合体为载体,引进专业孵化机构、工业设计机构,搭建3D打印实验室、检测认证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为入驻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殷斯麒 实习生 王梓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