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坚持实施“凝聚力工程”,不断探索和深化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方式方法,生动演绎了“以人为本”的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成为上海基层党建持续最久的工作抓手,响亮地回答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做什么、怎么做”的重大课题。 背景与起因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整个城市“百万职工大转岗、百万居民大动迁”,一部分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一部分群众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产生了怨气。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长宁区华阳街道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开展了“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大规模走访活动,创造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长宁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关心群众入手,卓有成效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受到了中组部和上海市委的充分肯定。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外来人口不断涌入上海,社区在基层政权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上海市委、市政府下发《意见》,推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市管理新体制,并从构建社区党建新体制新机制入手,强化街道党工委在“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长宁区抓住这一契机,从老百姓最能感受的利益问题着手,全面加强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党建,逐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内各类组织共建共创“凝聚力工程”的局面。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面对发展黄金期、矛盾凸显期以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党中央提出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上海市委着眼于建设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体制,于2003年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凝聚力工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的决定》。长宁区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将“凝聚力工程”建设与推进科学发展相结合、与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相结合、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着力推进“凝聚力工程”向覆盖各类群体提升、向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升,与时俱进地实现了“六个拓展”:从过去关心少数弱势群体向关心多数人的公共利益拓展,从物质关心为主向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拓展,从发挥党员个体作用向发挥团队影响力拓展,从党组织一家做向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做拓展,从面对面走访向构建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拓展,从运作活动项目为主向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拓展。2007年9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长宁视察时,称赞“凝聚力工程”是社区党建最早最长的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