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 7月16日 星期二 多云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小康,是全民的小康。但是,相对于平原乡镇,闽侯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距离全面小康的差距还很大。 缩小发展差距,改善山区群众生活,是我今天到洋里乡开展“四个万家”调研活动的主要目的。在车上,我就向随行的县直部门负责人把话挑明:这次我们要真正把“四个万家”的精神领会透,重在解决问题,着力办好实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要走过场,切实帮助山区群众解决发展难题。 上午,我们驱车60多公里来到洋里乡茶苑村。该村235户村民以种植蔬菜为主。市下派村支部第一书记杨秀告诉我,全村目前共整理山杂地298亩,可以开发成耕地,县里每亩才补助2000~3000元,扣除成本,收益不多,影响了大家积极性。我一听,立即与县国土部门的同志寻求对策。最后商定:支持继续扩大整理山杂地,使其面积达到300亩以上的市级标准,争取市级每亩5000~8000元的扶持资金,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与此同时,我还决定,针对村里种植蔬菜农户多、储存困难的实际,利用雪峰农产品交易中心冷库的优势,分流储存蔬菜,做到低价时收储冷藏,价高时出库销售,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并让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具体协调专项资金扶持,尽快抓好落实。 与茶苑村不同,梧溪村的发展瓶颈是路。该村村支书余广敬跟我说,近年来村里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目前“三园一寨”(鸽子养殖园、绿孔雀养殖园、名贵树木种植园和梧溪山寨)建设已粗具规模。但由于村路无法连接到京台高速闽清县东桥出口,减缓了村子的发展步伐。 我对余广敬说,这600万元的修路费,我们大家一起来想办法。争取省、市、县拨一点,村在外乡亲和村民们筹措一点,早点把村里的旅游办起来,撩开山村的神秘面纱,向外界充分展示美丽乡村的魅力。 一天的调研活动,让我对山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情况有了更深的认识,帮助他们发展的思路也更加清晰。目前闽侯山区的发展主要还是靠种植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农副产品销售难、增产不增收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来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 一是打通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协调海峡(南通)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设立1~2个山区半山区蔬菜批发点,专门提供价格信息、种植导向等方面服务,进一步优化种植品种,畅通收购销售渠道。 二是健全农业专业合作社。坚持“顺势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组建佛手瓜等专业合作社。同时专门设置一批支农项目,如佛手瓜种植技术推广、储存深加工等项目,实现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着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是加强山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山区、半山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现状,按照每年每个山区、半山区乡镇3000万元的标准,由县财政拨出专款用于镇区建设、配套设施和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 (中共闽侯县委书记 赵学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