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午,长乐梅花镇梅新村沿海的一大片滩涂上,百余名采收“梅花蛏”的渔民及临时雇来的打工者,已停止采收,趁着涨潮前的半个多小时,有的人在冲洗粘在蛏上的泥,有的人将洗好的蛏一筐一筐搬到停在滩涂边的拖拉机上,有的人用肩挑着蛏向岸上收购点急匆匆走去。 更为紧张的是鲜蛏临时收购点(如图),5辆大卡车一溜停在公路边。村里党员服务队的10名党员各司其职,有的负责记账、有的称重、有的搬运。队长陈荣告诉记者,村党支部于前年成立养殖服务队,为全村200多户养殖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服务队每年产前都要到深圳等地联系统一采购种苗;产中遇到病虫害,就邀请省水产研究院的养殖专家前来指导防治;采收鲜蛏时,又帮助养殖户推销产品。“嘟……嘟……”一辆拖拉机开进收购点,党员服务队帮忙把一筐筐蛏搬了下来。养殖大户林天发满面春风:“今年遇到好年景,蛏又肥又大,加上蛏价好,一亩能卖四五万元。我养殖了20亩,挣上百万没问题。” 党支部书记林少云自蛏开始采收的半个月时间里,每天都在收购点协调销售工作。他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梅花蛏”养殖区,近3年村集体投入20多万元,每年在滩涂四周筑起3道城墙,阻挡涨潮时泥沙、垃圾的涌入,确保蛏苗的安全生长。去年“梅花蛏”因天气原因歉收,今年则行情大好,从已采收的情况来估算,每户平均可收入10万元以上,大户更不用说了。 谈话中,一位年纪较大的渔民挑着两筐蛏高兴地来到收购点。他放下担子,激动地对林少云说:“书记,感谢村里扶持。”林少云说:“我们有责任,帮助你和大家一起富起来。”原来这个渔民是村里的困难户,今年初,他为没资金养蛏愁眉不展。党支部得知后,决定给他和其他类似的困难户,垫付全部投入资金,而且还安排有经验的党员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增加收入。 ■记者 祝健 通讯员 王宪政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