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芙蓉李鲜果好吃了:产量下降 果农收入却没少

qzlx.fjnet.cn 2013-07-26 08:09   来源:东南网 

四下基层·基层面对面

永泰芙蓉李鲜果好吃了—— 产量下降,果农收入却没少

东南网7月2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赵锦飞 通讯员 卢余清 董扬洁)

永泰是全国最大的芙蓉李生产基地。同样是芙蓉李,鲜食李市场售价比作为李干原料的加工李高出近10倍。今年,一些果农尝试精耕细作之法,虽然受气候影响产量少了,但果农的收入却增加了。

嵩口镇月洲村的果农王礼秀,是今年村里带头吃“螃蟹”的人。他今年52岁,种植芙蓉李已有20年。今年他和部分果农一改过去粗放种植的模式,果子质量大大提高,卖出了好价钱。

7月15日,记者来到嵩口镇月洲村,跟随王礼秀翻过几座山,来到他的果树林现场,与他谈起“种李经”。

记者:这芙蓉李口感味道挺好,卖得贵不贵?

王礼秀:今年是芙蓉李的“小年”,产量下降不少。可品质比往年提升,好吃了。因为,今年我们采取精耕细作之法,果树营养均衡,果实大、水分充足,每公斤市场售价达五六元。而作为李干原料的加工李,每公斤市场售价最低只有五六角。今年初,我们村三分之一的果农都有了新想法,即改变过去粗放的种植模式,采用精耕细作之法。因此,产量虽然减了,但李的价格却上去了。大家的收入自然增加了。

我们村地处山区,有300多户、1400多人,人均耕地才0.5亩。但林地较多,1.2万亩林地上种植了三四千亩芙蓉李,村民的收入大半都来自芙蓉李。对今年的收入,大家心情较好。

加工李和鲜食李的投入成本有差别。比如采摘,采摘加工李果,只要摇摇果树,果子就全部掉下来了;采摘鲜食李果要雇人摘,投入成本明显增多。但我算了一笔账:即使再省,粗放管理一棵果树,也要投入二三十元;精细化耕作后,成本会达到50元。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总的来说还是合算的。

精耕细作还能让芙蓉李的产量保证在每年每棵40公斤以上,果树的树龄也从原来的10年提高到15年左右。

我今年种植了3亩150棵芙蓉李。以前,种下一棵果树,除了施肥,就等着采摘果实了。碰到“大年”,每棵树能收获50多公斤李子。但果实有大有小,质量参差不齐,每公斤只能卖一元多钱,扣除各项成本,一年也就挣一两万元。今年遇“小年”,如果按往年的耕种方法,则要亏好几千元。

记者:永泰李干很有名。传统的李干为何价格上不去,消费者现在是不是不爱吃了?

王礼秀:好像有那么一点。李干属蜜饯类食品。现在蜜饯市场总体在缩水,因为如今人们越来越讲究饮食健康,蜜饯的消费人群日渐萎缩。我们转向经营鲜果,是有一定风险的。种植鲜食李,对果农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也较高。还有保存问题。鲜食李储存期短,容易变坏。销路也令人担心。但没办法,市场发生了变化,我们也要跟着市场转。

记者:听说政府为你们撑腰,你们没遇上担心的事?

王礼秀:是的。为了打消果农们的顾虑,县里向所有种植鲜食李的果农承诺,利用政府平台,积极开拓外部市场,统购统销,保证决不让鲜果烂在果农的家里。今年,我们的鲜果已直接销往福州、莆田、上海等地的农贸批发市场。

芙蓉李是永泰的特色产业。李干、蜜饯加工销售,已成为县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重中之重”。2010年,“永泰芙蓉李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被国家标准委列入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这些,都与政府的扶持分不开。

县农业局李梅研究所编写了《永泰县芙蓉李栽培技术规范》,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在,研究所每天都有技术人员到基层来,手把手地教果农们种植果树的科学方法。同时,还积极推进芙蓉李在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等方面的工作。

记者:下一步,你们有信心做得更好吗?

王礼秀:现在,果农干劲大了。但毕竟永泰芙蓉李果树分散在村民手中,尚未形成规模,因此,我们对以后的销路还有担忧。不过,永泰芙蓉李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县农业局已发展早晚熟芙蓉李鲜食品种,错开上市高峰期,到时,相信售价会更高。

未来,我打算发展一个四五百亩的基地,基地将集合采摘、旅游、产业化等效益于一体。这样,收入就更有保障了。

责任编辑:黄丽红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