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 8月6日 星期二 晴 大清早,蝉鸣声不绝于耳,炎热的一天又开始了。我走到村部前的农民广场,见村民们有的在健身器材上晨练,有的站在树荫下的阅报栏前看新闻,还有的在修缮一新的篮球场上挥汗如雨。我和几位村民围坐在石桌旁聊了起来。 “陈书记,阅报栏的灯坏了。”“我已经联系过了,很快就会有人来修的。” “陈书记,广场的健身器材有的坏了,能不能更换啊?”“我们正在向文体局申请,争取能安装两套,一套室内一套室外,这样大家下雨天也能健身了。” “陈书记,能不能再请市闽剧院来我们村演闽剧,上次演的《碧玉簪》真精彩。” 和村民的闲聊中,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村里先后成立了门球队、篮球队和健身舞蹈队,祠堂里办起了农家书屋,广场前修起了阅报栏。每逢重大节日,村里不仅请来外面的闽剧团前来演出,还组织群众自己举办文艺演出。 在村部,正碰上村主任吴克唐和会计在算账。村里通过市场化运作,以提高村集体店面租金和购买新店面等方式,村财收入逐年增长。现在村里每年都为全体村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且成立老年村民养老基金,向60周岁以上的村民发放养老金。逢年过节,村里还对困难党员群众进行走访慰问。“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助”在井后村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村民切身享受到的一项项福利制度。 沿着新铺的水泥路,我和村主任来到“造福工程”小区,村民邱大姐把我们迎进她家新盖的四层小洋楼里。屋里粉刷一新,冰箱、电视、空调等电器一应俱全。邱大姐一家原来住在高山村上,交通不便不说,一到雨天,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就漏水。县里启动的造福搬迁工程,不仅解决了邱大姐一家的住房问题,也为小孩上学、子女就业、老人就医等提供了便利条件。 除了造福工程,村里还先后完成井后小学综合楼维修工程,新建一座日处理污水700吨的污水处理站,完成污水管网铺设500米、小区绿化700平方米、路面硬化25000多平方米,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市委宣传部下派闽清县池园镇井后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陈昭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