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干下去,制度来保障 8月13日,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 “公司希望进行技改,增加作业厂房,继续扩大生产能力。但不清楚相关手续是在县里办理,还是必须到市上办理?”长虹格润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废旧家电拆解,每年的拆解能力已达200万台,为咨询企业扩大产能的手续问题,公司工作人员袁洪明一大早就从金堂县赶到了政务服务中心,心里惴惴不安。 “目前手续仍由市级环保部门审批,未来将优化流程,委托区(市)县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完成后再递交给市级环保部门,尽量缩短审批时间,减少企业的时间和精力。”市环保局负责人回答。 环保局负责人的答复,让袁洪明松了口气。 近一时期,成都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走进直播间、接访大厅、政务中心,面对面了解市民需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7月份,有8位市级领导、18位局级领导先后进入信访接访大厅、政务服务大厅和电视直播间,接访群众340多人次,为民办实事近70件。8月份,又有8位市领导、56位局级领导参加“三进”活动。 为避免活动成效“昙花一现”,将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许多创新做法,及时建立有关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成都提出“1+5+N”的制度架构:“1”:市委出台一个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实施意见,统筹整个制度体系。“5”:形成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形式主义、严格厉行节约三方面制度;结合市里开展规范“三权”(资源权、财经权、人事权)运行、维护群众权益9大专项行动的实践,形成从源头上防止“四风” 的两方面制度。这5方面制度分别作为制度建设的5个子系统。“N”:各单位对相关制度进行废、改、立,作为5个制度建设子系统的文件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成都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已建立涉及作风建设的相关制度近1000项。作风督导、信访督查、第三方测评等举措已经制度化、常态化。 本报记者 王明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