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镇”传授下乡秘诀 “看到老百姓在插秧,你先帮着插几行再谈话就顺;要做好老百姓工作,猪栏草垛都要钻……”7月12日,56岁的老乡镇干部斯建国正在讲述他以前下乡的经验。 年轻干部最缺基层工作经验,为了让年轻干部进村后“进得了门”,义乌还特别组织了“老乡镇导师团”,请老乡镇到各个乡镇讲课,传授下乡秘诀。 学习“老乡镇精神”,贵在传承。针对老百姓“白天忙晚上闲”的作息规律,义乌要求乡镇干部老中青搭配,由“老乡镇”干部带队,利用晚上时间主动走进群众家庭,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每周不少于1次。截至目前,义乌已累计开展干部夜访夜谈2万余人次。 村民徐永明多年的宅基地审批问题就是佛堂镇联村干部朱挺在夜访过程中解决的,徐永明直夸“现在的干部好”!谈到践行“老乡镇精神”的体会,朱挺感慨:“接了地气,不但工作更顺畅了,自己的心也和群众贴得更近了。” 争做“全科干部” “农民的问题五花八门:农业规划、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很多我都不知道,现在手里一本‘宝典’,下村的时候带上心里踏实多了。”刚到乡镇工作的佛堂镇干部骆巧平,对乡镇工作还不太熟,每次到农户家里走访,她都随身携带一本《全科干部》的小册子。 对联村干部而言,不仅要进得了村、进得了门,还得做到“百姓事问不倒,干实事难不住”,这就要求他们成为“全科干部”。对此,义乌编辑了《全科干部》手册,发放到每个乡镇干部手里。 学习是提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义乌注重全员学习,要求镇街每周必须确定一晚为集中夜学夜读日,每次集中学习不少于两个小时,同时,还强调在实践中边干边学。 在基层,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比什么都实在。从近3个月义乌的“勤政指数”监测数据上看,群众对联村干部的知晓率与满意度明显提升,因干部作风问题而导致的信访投诉已减少六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