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毛泽东开展才溪乡调查80周年之际,龙岩市委宣传部与市社科联联合召开《才溪乡调查》与党的群众路线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畅所欲言,阐述了各自的认识和洞见。本报刊发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实现途径 □廖其成 《才溪乡调查》是党建和经济结合的典范之作,揭示了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具体实现途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一、在中央苏区发展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军队极其困难。一方面,以赣南闽西为主的中央苏区地处边陲,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家庭小手工业为主,人民长期受到封建阶级的压迫,频繁的军阀混战使政权更迭,加剧了社会动荡,使得劳动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基本生活都很难保证,根本没有多余物质支援革命战争;另一方面,闽西土地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震撼了国民党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苏区极其困难,极其需要国内外提供各种物质需求,为中央苏区提供物质保障。但当时国外难以提供产品和劳务,如果国内中央革命根据地不发展经济建设,保障供给,中央苏区就难以生存。 二、中央苏区发展经济建设的实现途径。鉴于当时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在才溪调查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发展经济,保障红军和中央苏区的给养和供给,扩大总供给,巩固土地革命战争的成果。他把调查和思考的问题写在《才溪乡调查》和其他文章中,并付诸于实践。一是在生产领域,成立劳动合作社和耕田队,调剂劳动力,增加农产品供给,扩大增量。在当时才溪乡劳动力严重缺乏, 上才溪男子仅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十一, 下才溪男子也只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因此种田主要靠女子。在劳动力严重缺乏的条件下,怎样调剂劳动力,增加农产品供给。二是在消费流通领域,发展各种合作社,调整存量,最大限度的发挥产品的供给作用。在消费流通领域,建立和发展各种合作社,不仅能调剂消费品和粮食的供给,还能承担筹集战争经费,收集军用品,扩大与慰劳红军,组织战时生产,筹集、保管和发放军需等一系列功能。当时大批红军进入赣南、闽西,以及随着战争而来的巨大的经济需求,冲击着本已脆弱不堪的赣南、闽西广大农村地区,加上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中央苏区在农产品向外销售和消费品从外供给方面遭受到很大的困难。经济的破产与凋敝、物资的匮乏使得建立合作社成为中央苏区唯一的选择。在商品、粮食都极度匮乏的环境下,苏维埃政府仍重视并鼓励各类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随着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开展和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才溪苏区在消费流通等领域上开展起“合作社运动”。开展“合作社运动”,能调剂存量,调剂农产品和其他经济作物,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的供给作用,为革命战争提供了经济后援。 (作者单位:中共龙岩市委党校) |